第3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這種背景下,四世紀前後出現了部民制度和氏姓制度。所謂部民,是指皇室和貴族的私有民集團,身份介乎於農奴和奴隸之間。他們或者集體在皇室和貴族的田莊中勞作,或者定期前往皇室和貴族的家庭中、工房中從事生產和服務工作。部民最初的來源是奴隸、戰俘、移民和罪犯,後來相當多本土公社自由民也加入其中。
在部民制度的基礎上,逐漸建立起氏姓制度。中國古代以姓代表血緣,以氏代表身份,日本的氏姓制度則恰好相反。氏原本是指由血緣為中心組成的氏族公社,兩級分化後,其首領即被稱為氏上,對內主持對氏神的祭祀,裁決氏族內部紛爭,對外則代表氏族與其它氏族或朝廷接觸。姓原本是對氏上的尊稱,後來逐漸成為大和王朝賞賜給氏上以區別其尊卑高下的一種稱號。比如天皇的後裔往往賜姓臣、君,很多傳統氏上賜姓連,中國或朝鮮移民的氏上賜姓主、史,其它的還有別、公、直、造、村主、稻置等等。最尊貴的姓是臣和連,其中在朝廷中身居高官者稱大臣和大連。
日本人現在的所謂姓,其實應該寫作“苗字”,除明治維新後新造的或附會的苗字外,主要來源是古代和中世紀為區別同姓異流而另起的稱謂,和最初氏姓制度之姓,已經完全是兩碼事了。
從五世紀後半葉開始,中國分久必合的趨勢日益明顯,而朝鮮半島也因新羅的崛起,即將擺脫三國鼎立的局面,倭國在半島的殖民勢力日漸萎縮。大和王朝還想挽狂瀾於既倒,不停地渡海派發援軍,但其造成的結果只能是地方貴族和百姓此起彼伏的反抗。479年,500名蝦夷族士兵在西部發動叛亂。527年,筑紫國造〔國即郡,造即郡長官〕盤井掀起反旗,又佔據“火、豐兩國”,叛亂持續了一年零三個月之久。
到了六世紀中葉,部民制度因生產力的發展逐漸崩潰,許多貴族被迫解放部民,使其成為擁有一定人身自由,繳納貢賦的農奴和小生產者。這就引發了大和朝廷中兩種思潮的強烈鬥爭,即是因應這種社會形勢進行改革,還是維持舊有的生產關係。前者以蘇我氏為領袖,後者的代表家族則是物部氏。
●崇佛和排佛的鬥爭
社會改革的首要表象是宗教改革。蘇我氏希望利用從大陸和朝鮮半島傳入的佛教思想,構建新的宗教體系,以壓制地方貴族勢力,完成因應社會需要的中央集權。蘇我氏本是葛城氏的分支,其先祖蘇我滿智宿彌據說曾統轄過東漢、西文、秦等氏族——從這些氏族名稱便可得知,他們大多源自於大陸移民。
與蘇我氏相敵對,物部氏堅持倭國原有的紛繁複雜的氏神信仰,反對崇尚佛教。552年〔一說538年〕十月,百濟的聖明王向大和國贈送了一尊釋迦牟尼的鎏金佛像和若干經卷,在此佛像是否應由大和國王供奉的問題上,蘇我、物部兩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當時的大和國王為欽明大王,蘇我氏的首腦為大臣蘇我稻目,而物部氏的首腦則是大連物部尾輿。
蘇我稻目認為:“西方各國大都信奉佛教,我國怎能固步自封,拒不接受呢?”而物部尾與反駁說:“我國從來祭拜國神〔指各種本土氏神〕,如果改信外國神,恐怕會招致國神的憤怒。”欽明大王無從抉擇,於是下令讓蘇我氏先嚐試單獨供奉佛像,看看效果如何,是最終外國神壓倒國神,保佑蘇我氏繁榮昌盛呢,還是國神壓倒外國神,會使蘇我氏遭逢災禍呢?
崇佛和排佛的第一階段鬥爭,以物部氏大獲全勝而告終。就在蘇我氏全族改變信仰後不久,大和國內突發瘟疫,死者無數,物部尾輿趁機跳出來煽動貴族們,說這都是因為佛教傳入而招致國神的不滿,降下疾病來警惕世人。因為蘇我稻目曾將兩個女兒都嫁給欽明大王,生下多位王子、王女,權勢頗大,物部氏無法將其一朝扳倒,所以只能奉旨出兵,查封佛寺,燒燬佛像——從此兩族仇深似海。
571年,欽明大王去世,傳位於敏達大王。577年十一月,百濟再次來湊熱鬧,獻上經論及造佛像和建寺的技術工人,佛教再度流行開來。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趁機重新掀起崇佛的輿論,在自己石川的宅邸內建造佛殿,卻也再度遭到物部氏的破壞。流行病也趕巧,又一次發揮作用,不過這次不是在毀佛之前,而發生在毀佛以後,大和國內流行瘡疥,連敏達大王也被感染到了,全身長滿了癩瘡。蘇我馬子於是進言,說這就是不尊佛教的結果,佛陀將召國王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也。敏達大王害怕了,只好同意蘇我一族繼續供佛。
585年,敏達大王病逝,用明大王即位,崇敬佛法。用明大王在位僅兩年就死了,蘇我
《宛如夢幻織田信長傳破解版》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