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6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天皇什麼東西咱們不清楚,日本真正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可是受過明朝“日本國王”封賜的,現在的德川幕府繼承了豐臣氏的事業,當然也就是明朝下屬的一位國王了。然而幕府並不瞭解朝鮮人的想法,德川秀忠在位的時候,國書後面只署名“日本國源秀忠”,宗義成感覺不大好辦,就去懇求起草國書的僧侶金地院以心崇傳,請他改個署名。

以心崇傳對此要求有點莫名其妙,於是模稜兩可地寫了個“日本國主”。宗義成不敢再提要求,就擅自把“主”頭上的一點抹掉了,改成“日本國王”。

幕府為此展開了大討論,討論究竟應該怎樣處理這一事件,以後再寫國書應該怎樣署名。討論的結果是以兩國邦交為重,宗義成赦免無罪,柳川調信擅告家主,為人不忠,流放出羽國津輕郡。然而“日本國王”之稱,似乎坐實了日本乃是中國的藩屬,有辱國體,此後國書署名一律改成“日本國大君”。在日本人想來,自己名義上的君主乃是天皇,天皇和中國皇帝是平起平坐的,幕府作為天皇的臣子,實際管理日本列島,可稱“大君”,以與朝鮮國王平起平坐。

不過後來又有人提出異議,說“大君”的稱呼其實比朝鮮國王要矮上一頭。因為朝鮮的王子大多封為某某君,其中嫡王子稱“大君”,幕府將軍若也稱“大君”,那不變成朝鮮國王的兒子了嗎?況且,大君之名源出中國古書,本是天子的別稱,也容易和日本天皇相混淆,不如仍改為“日本國王”為妥。

提出此議的乃是江戶幕府中期的著名思想家新井白石,他的建議得到了第六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的贊同,於是自此以後,幕府所簽發的日本國書之署名,就正式變成“日本國王源某某”了。

江戶幕府時期,日朝關係一直都很良好,貿易往來不斷,尤以對馬的宗氏得到朝鮮李朝同意,每年派出二十條貿易船,收入相當可觀。幕府還想透過朝鮮恢復與中國的邦交,然而中國自明朝中葉以來一直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日兩國間的官方貿易受到極大限制,民間私商倒是熙熙攘攘,甚至當明清之交,很多明朝遺臣都航來日本,大多居住在北九州地區,對於江戶幕府佔統治地位的朱子學之確定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明末大將鄭成功還一度想把日本當作復國的基地,甚至提出向江戶幕府借兵,還好此事並未成功,否則鄭成功怕會前門據虎,後門引狼。

除中、朝兩國外,德川家康時代就大力發展同呂宋、安南、柬埔寨、暹羅等東南亞國家的邦交,同時還頒發給前往這些地區的貿易船“朱印狀”,以證明他們並非倭寇和海盜。日本人因此大量移居東南亞各地,一個名叫山田長政的日本人還曾一度成為暹羅國王的寵臣。

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島,從十五世紀以來就一直為土著尚氏所控制,尚氏嚮明朝稱臣,受封琉球國王。因為琉球的貿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慶長十四年(1609年),急於挽救財政危機的薩摩國大名島津家久就侵入並佔領了琉球國。幕府承認島津氏對琉球的控制權,但島津氏也很鬼,並不廢黜尚氏國王,讓他們仍以藩屬的名義嚮明朝進貢,從而得以透過琉球國和明朝展開官私貿易。一直到明治維新以後,逐漸軍國化的日本才真正吞併琉球王國,把它變成了現在所謂的“沖繩縣”。

●禁教和鎖國

江戶幕府的所謂“鎖國”,其實鎖的是南蠻貿易。豐臣秀吉在世的時代,就曾經下令嚴禁天主教傳教,勒令凡日本國人都不得信奉這種異國邪教,等到秀吉去世,德川家康為了加強對外貿易,一開始並沒有重申禁令,不僅如此,他還優待新近航來日本的英國和荷蘭商人。家康曾經任命英國航海長威廉·亞當斯作為自己的通商顧問,賜予三浦半島二百五十石的俸祿,亞當斯因此躋身幕府旗本之列,並且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叫做三浦按針——按針在日語中有領港、領航之意。

在德川家康類似舉措的鼓勵下,各地諸侯也紛紛大力發展南蠻貿易,伊達政宗就曾派家臣支倉常長前往歐洲,謁見羅馬教皇和西班牙國王,要求通商。據說常長本人因此直接得到教皇的洗禮,被授予羅馬公民權。

但是新教國家英、荷與先期航來的舊天主教國家西、葡之間矛盾重重,前者因此在家康面前大進讒言,說天主教傳教士乃是妄圖將日本變成殖民地的西、葡國王派來的間諜。家康本就不滿天主教宣揚上帝萬能從而淡化世俗領主的權威,進而看到很多九州諸侯透過與西、葡等國通商獲得了大批物資和武器,認為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發展,將會動搖幕府的統治基礎,恰巧就在此時,發生了著名的“岡本大八事

《宛如夢幻織田信長傳破解版》 第6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