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偷渡大宋借人種 (第1/3頁)
參見大總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真的,兩宋一朝,其實一直都十分圓潤,像水一樣,並不剛強,但韌性十足,無孔不入,除了太祖趙匡胤外,後來的其他皇帝,幾乎都沒有什麼進去之心,只想做個守成之君。
這有好有壞,因為這樣一來,必然會荒廢軍事,導致戰力不強,沒法開疆拓土,展現出赫赫武功,威服天下。
而好處就是,可以安心下來發展經濟,以文強國,以商強國,為了維護來之不已的和平,無所不用其極,割地賠款封官許願什麼的,都不在話下,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成本最低的選擇啊。
打仗神馬的,太血腥太暴力了,而且,太費錢了。
由此不得不說,宋朝統治者的腦筋算是比較靈活,放得下面子,不逞一時之快,甘願忍受屈辱。
與之相比,其他朝代的統治者,則都要差點,特別是大萌朝,腦子幾乎一根筋,轉不過彎來,凡事都要死磕,不慫就是幹,於是最後活生生把自己剛死了,真的是十分可惜。
連作者菌都對此深為遺憾,因為連大唐都對突厥稱臣過,偉大的天可汗都有渭水之盟,所以如果大萌朝的統治者要是稍微圓滑一點的話,也不至於亡國,比如1644年時,闖王李自成的部隊開啟了滅亡大萌朝的大規模東征。
在摧古拉朽的摧毀了京畿附近的防禦後,闖軍基本上完成了對北京城的包圍。
可李自成在成功之餘,也並不想真的滅亡明朝,而是向崇禎提出了和解方案。
條件就是隻要崇禎封他為異姓王,統領陝西的地盤,他便願意出關為明朝消滅滿清。
當然,前提是崇禎皇帝也需要在戰爭期間為闖王的軍隊提供軍餉!
但崇禎就是腦子轉不過彎來,寧死也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
作者菌都不知道他當時到底在想什麼,拜託大哥,你馬上就要亡國了啊,是亡國之君屈辱還是城下之盟屈辱?
而且就算你不答應,你還可以跑啊,江南大部分地盤還都是你的,藉助江南的富碩東山再起指日可待啊。
可也不跑,不僅不讓自己跑,也不讓太子跑,甚至連個遺詔都不留下,為南明諸王爭權的亂局留下了根本性的隱患,最後只是找了棵歪脖子樹傻乎乎的吊死,是不是真的傻?
當然,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崇禎,他也只是個可憐人,這種在今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剛硬,其實源自大萌朝一貫以來的制度,也就是許多人經常說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個制度雖然聽起來很硬氣,很響亮,但並非十全十美,只能說有好有壞,那就是遇到與其他鄰國有摩擦時,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只能硬剛,一個字,就是打,所以崇禎也只是這個制度的背鍋俠而已。
這也是宋朝積弱和明朝看起來強盛的根本差別所在。
因為如果崇禎答應李自成的要求,那就等於瓦解了大萌朝一直以來苦心經營的帝國權力體系。
同時,與李自成簽訂這樣的城下之盟,也有悖於崇禎一輩子所受的教育,更不符合他的政治形象與個人理念。
畢竟這是祖宗成法,在那個年代,祖宗成法大於天,是不可變的。
而且崇禎在歷史上一直給人以剛愎自用的形象,就是聽不進別人的勸告,也拉不下臉來。
因為他其實也想逃跑的,可不敢自己說出來,想等手下的大臣說,可明末的大臣是一幫什麼貨色就不用作者菌自己多說了吧,一個個都猴精著呢,誰敢在這個關頭說出這遺臭萬年的話?
所以崇禎只能悲劇了,他不可能自己說出逃跑的話,也不敢封李自成為王,一旦這樣做的話就等於是在掀翻大明王朝賴以為生的權力框架和最終話語解釋權。
包括對待滿清努爾哈赤時也一樣,其實努爾哈赤最開始也只是要求明朝政府承認他的合法地位,而壓根就沒想過要滅亡明朝,畢竟那時明朝還是很強大的,而滿清太弱小了,蛇吃象幾乎不可能。
但沒想到最後打的太順了,大明政府竟然這幅鳥樣,完全外強中乾,真的蛇吃象了,相當於白撿了一座江山。
這就是崇禎的悲劇啊,制度的背鍋俠。
因為你國富民強時,和人硬剛,完全沒問題,畢竟你胳膊比人家大腿粗,想怎樣就怎樣。
可當你國力衰敗,大腿瘦的比人家胳膊還細時,還一味選擇硬剛的話,那就是蠢了。
比如崇禎如果稍微有點腦子,能放下面子,不鳥什麼祖宗成法,選擇南渡,暫時放棄北方的大好河山,同
《買宋plus dmi都贈送什麼》 第148章 偷渡大宋借人種(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