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御街風情無限好 (第1/3頁)
參見大總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此可見,宋朝皇帝雖然在治國方面有些無能,但是,在體恤百姓方面,還是挺值得稱道的,並沒有什麼十足的惡政,不是靠搜刮民脂民膏橫徵暴斂掙錢,而是靠經商致富。
這也是為什麼說宋朝的百姓生活的要比其他朝代都要好的原因之一。
就比如,雖然坐擁了鉅額財富的,是古代封建王朝裡最富有的,經濟總量幾乎佔據了世界經濟總量的六成,可大宋朝的宮室卻是歷朝歷代中格局最小,最“簡陋”的。
既不如漢唐時長安宮城的恢弘,也不及明清時紫禁城規模之宏大,小到甚至站在城中“豐樂樓”上,就能俯瞰整個皇宮內院,而且就連宮外酒肆作樂,皇宮內都能聽得到,可見小到了什麼程度。
當然,之所以皇宮這麼小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汴梁城的皇宮是以唐朝節度使的府邸改建而成的,是後梁皇帝朱溫稱帝后,將自己的節度使府改成的皇宮,並沒有專門修建。
包括以後的後晉、後漢、後周,都沿用後梁的皇宮,到北宋建立後,太祖皇帝趙匡胤依然是使用這座宮殿,也沒有另行修建,只不過是稍微進行了一些擴建。
例如在“建隆三年,廣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皇居始壯麗矣”。
雖然說“壯麗”,但皇城的有周長也不過五里,而要知道北京故宮的周長可是足有18裡,那才是真正的繁華。
到了雍熙二年,楚王趙元佐(趙光義長子)縱火焚宮,太宗皇帝趙光義這才下定決定擴建皇宮。
趙光義是派殿前都指揮使劉延翰等人“經度之”,全權負責這件事。
可是當時汴梁城並沒有經過細緻的規劃,因此在皇宮周圍有不少茶肆酒樓,以及大量普通百姓的民居,想要擴建皇宮必須要拆掉這些房子。
於是趙光義派官員徵詢這些百姓的意見,結果“居民多不欲徙”,也就是不願意搬遷。
這要是放到現在的話,是很容易搞定的,但趙光義卻就此下詔停止了擴建計劃。
對於這件事,趙光義下詔解釋道:“內城褊隘,誠合開展。拆動居人,朕又不忍。”
趙光義的這種理念深刻影響了整個北宋王朝,所以即使那個昏君宋徽宗在位期間,也不敢隨意拆遷民居,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女兒修建府邸也不敢佔用民居,“將來繕修諸王外第與帝姬下嫁,並不得起移居民”。
即使靖康之變後,南宋建立,臨安成為了臨時國都,也是如此。
要知道臨安城的皇宮比汴梁城的更為狹小,以至於皇帝走的陛階都只有區區一級,別說簡陋了,堪稱寒酸。
到了1131年,大臣提議擴修皇城,可是不湊巧,剛好有幾座寺廟在皇城邊上,於是宋高宗只能制止。
要知道在皇權至上的封建年代,趙宋官家尚能如此,的確是很不容易的,真的算是十分仁慈了
當然,也不光是仁慈,也與當時的制度和社會環境有巨大關係。
其一就是,宋朝承認財產私有,所以即使是皇城周邊的房屋也是屬於百姓個人所有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前行掠奪,不存在什麼強制拆遷。
二是因為拆百姓房屋,並不是下一道聖旨就行,而是需要給補償,並且補償款還很高的,花費甚巨。
舉個例子,到了1083年,汴梁城為修整街道,需要將城牆三十步範圍內的民房全部拆除。
而當時參考市價給出的補償款是每戶170貫,約等於錢,以等價購買力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約是10多萬元,這筆錢足以在汴梁城下轄的州縣內買一套大宅了。
這還僅僅是偏僻地方的補償價格,如果是皇城周圍這樣的繁華地段,補償款會更高。
不僅如此,即使是沒有產權的租住戶也需要給補償,而補償標準是每戶5貫(約等於3850錢)。
所以,即便皇帝想要強行擴修宮室,僅支付給周圍百姓的補償款這一項就是十分巨大的一筆開支,不得不有所節制。
這也是導致了宋王朝的皇宮成為了歷朝歷代中最為簡陋的。
好了,閒話休提,說到皇宮,李小魚他們還真的想去看看,於是繼續往前走去,而再往前走,就是御街了。
在《水滸》第七十二回寫宋江上東京看燈時,就提到過汴梁城的御街。
“當下柴進、燕青兩個入得城來,行到御街上,往來觀玩,轉過東華門外,見往來錦衣花帽之人,紛紛濟濟。”
而後宋江四人,“轉過御街,見兩行
《買宋plus dmi都贈送什麼》 第146章 御街風情無限好(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