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994【勾連】 (第1/3頁)

上湯豆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薛若谷,時年三十二歲。

他是建武十一年殿試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左春坊左庶子、國子監司業,官階現為從四品,距離中樞高位僅有兩步,運氣好一步就能跨越。

實際上他從金榜題名到如今一共九年,三年一個臺階走得極其穩當,下一次磨堪極有可能升任某部侍郎,亦或是九寺七監某一處的堂官,再磨礪一到兩任,或者外放封疆大吏,或者執掌六部之一,這都是極其清貴平穩的儲相之路。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就能順理成章地宣麻拜相,到了衣紫重臣這個階段,再往上走不僅需要能力還要有足夠的運氣。

從孔府出來之後,薛若谷登上一輛普通的馬車,淡淡道:“去東城安福坊。”

“是,大少爺。”

車伕心領神會地應下。

靠在車廂壁上,薛若谷雙眼微閉,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為何,他忽然回想起很多年前那個春天,父親鄭重其事地讓他和陸沉多多交際,他起初還有些不以為然,後來陸沉攜奇襲河洛之功再度入京,他才知道父親的眼光有多精準。

只是恐怕連他父親都沒有想到,當年那個年輕強硬的邊軍武將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父親,不知您現在是否會因為當年對他無條件的支援與信任而感到後悔呢?”

薛若谷喃喃自語,神色平靜,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註定沒有答案的問題。

如果沒有陸沉幾度力挽狂瀾,恐怕大齊早已被景國撕開邊境防線,江山傾覆亦有可能。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朝廷從始至終都沒有找到太好的法子去制衡陸沉,從而讓他達到今日完全無法壓制的地位。

不過……這麼多年以來,難道真的沒人在陸沉身邊佈置一些暗手嗎?

薛若谷靜心思忖,不多時他腦海中忽地跳出一個名字。

“少爺,到了。”

車外馬伕的聲音打斷薛若谷的思緒,他不急不緩地走下馬車,映入眼簾的是一處隱藏在無數民宅之中、外表平平無奇的宅子。

“你回府吧,晚些時候我自行回去。”

薛若谷吩咐一聲,隨即邁步走進這座宅子。

西廂房內,四名年紀都在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見到薛若谷進來,立刻起身相迎。

薛若谷頷首致意,走到主位落座,溫言道:“請坐。”

左首第一人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子淵兄,大宗伯應允了嗎?”

此人名叫孫奇,表字仲容,時年三十一歲,現為大理寺丞。

他口中所言“子淵”便是薛若谷的表字,大宗伯則是指禮部尚書孔映冬。

薛若谷從容地說道:“大宗伯已經同意了,這次增開的恩科會盡量取中江南士子,另外會取中少數江北世族子弟。”

“好!”

孫奇滿面振奮,另外三人也都紛紛點頭。

坐在右首第二位的男子開口說道:“秦王這次打得好算盤,一邊藉著新政之名大肆排除異己培植黨羽,一邊用大戶望族的銀子去討好那些庶民,如今更是想利用這次恩科盡收士林之心,真可謂一箭三雕。”

此人容貌俊美,年紀最輕,時年二十九歲,現任通政司右參議。

他出身於博越陳氏,雖然陳家在當年的江南九大家中排名最末,並不代表他們底蘊淺薄,只是因為陳家上一代沒有李道彥、薛南亭、郭從義甚至是丁會之類的人物,因此在朝堂上沒有多少話語權。

他們在坊間名聲很好,造福桑梓資助士子不遺餘力,再透過不斷聯姻的方式,二十年下來也編織出一張勾連甚廣的大網。

比如這位表字伯常的陳經,他的母親便是確山吳氏的嫡女。

聽到陳經這番看似吹捧實則譏諷的話,坐在他旁邊的男子冷笑道:“算盤打得再精妙又如何?大宗伯此番取士合乎朝廷規制,即便秦王手裡有劉元和丁會這兩條瘋狗,在朝堂上公開辯論,他們難道還能奈何大宗伯?秦王機關算盡,這次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這男子的氣質與室內其他四人不同,雖然他身著便裝,眉眼間仍然能看出凌厲的銳氣。

他叫王竑,表字公度,時年三十三歲,現為禁軍左衛副指揮使。

孫奇和陳經面露微笑,看得出來他們十分認可王竑的判斷。

薛若谷不動聲色地看向左首第二位、一直沉默的男人,問道:“季海兄,有何看法?”

眾人聞言便安靜下來。

那位

《九錫怎麼讀》 994【勾連】(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