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岣嶁峰上 (第1/2頁)
常寧浪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岣嶁峰位於衡陽北郊,群山環抱,林海茫茫,常年雲霧渺渺。
岣嶁碑本身沒有名字,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在哪個朝代,把這塊碑立在了岣嶁峰上,世人稱之為岣嶁碑。
碑借山名,山憑碑名。
很長一段時間裡,此碑只是被山夫野佬當作一處路標。大山裡不能沒有路標,路標可以是一方水湫,一堵斷崖,或者一棵古松,要是有石碑那就再好不過了,石碑不容易認錯。
讓此碑首次出名的是西周長沙相尹志敏,尹相在看到此碑後,將其記載在《岣嶁峰記》裡:“大禹求治水良策至岣嶁峰,經仙人指引,得金簡玉牒天書,禹按其文以治水,果湊奇效。後其玄孫仲康命人將書刻於碑上,永世記之〃。
《岣嶁峰記》甫經面世,旋即在文人墨客中掀起了一股岣嶁碑熱,前來打卡蹭熱度的人很多,而且還不是一般地多,山上為之還興建了寺廟道觀。
然而岣嶁碑卻神奇般消失了,這一消失就是近一千年,世上只有拓本流傳。
岣嶁碑熱卻並沒因此消褪,反而較之以前更甚。為之寫詩撰文者不少,最有的名當數唐代的韓愈和劉禹錫兩個超級碑絲。
唐韓愈詩云:
岣嶁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樸奇。
蝌蚪拳身薤葉報,鸞飄鳳泊拿蛟螭。
事嚴跡秘鬼莫窺,道人獨上偶見之。
我來諮嗟涕漣湎,千搜萬索何外有?
唐劉禹錫詩云:
常聞祝融峰,上有神禹碑
古石琅玩姿,秘文璃虎形。
時間到了南宋寧宗嘉定五年,雲遊詩人何賢良,是一名鑽石級碑絲,不遠萬里來到衡山,無意中救了位被蛇咬傷跌落山崖的老藥農。
老藥農會經常賣些珍稀名貴的藥材給豪門大戶,因此結交了不少的頭面人物。
在老藥農指引下,何賢良來到百里之外的萬松村萬松堂,找到一位名叫歐陽政科的鄉紳,在其家後院終於看到了消失已久的岣嶁碑真身。
何賢良遂將這一重大發現上報給當時的潭州節度使——歐陽官中,歐陽官中報至寧宗皇帝。皇帝大悅,以為祥瑞,命復刻各地,自此世上皆知岣嶁碑。
登上岣嶁峰頂,來到望日亭,少恭終於看到了天下聞名的岣嶁碑。少恭眼前這塊碑,高不到2米,寬約15米,碑文9行,每行9字,共77字,末有楷書“右帝禹制”。字形如蝌蚪,似行走龍蛇,蒼古難辨。
“這是什麼鬼?……難道這就是上國文字,這鬼畫符的樣子,就是蝌蚪它媽青蛙也不認識吧!”少恭頓時傻成了一顆冬瓜。
鯉魚姑娘曾交待過,到了岣嶁峰,記得要去禹王殿找一個叫清水小沙彌。
禹王殿就在望日亭右側,始建於漢武帝朔二年。後經歷代增、刪、改,現主體為唐初朝風格,仿大明宮樣式,氣勢恢宏,號稱“湖湘第一宮”。
進了山門,只見古木參天,濃蔭匝地,數座八角六層石質經幢靜立殿前。少恭湊上其中一座細看,底層刻著《妙法蓮華經》那句“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注:人在塔廟之中,若心情散亂,念一句南無佛,也就成就了佛道善緣,當時或將來有機會學到佛法,可修行成佛。南無,皈依的意思)
少恭不急於去找清水小沙彌,而是一處處逛去。悠悠轉轉,到了後殿,一個五、六歲模樣的光頭小和尚正拿著鳳尾竹紮成的條帚在打掃院子,條帚比人還高,條帚在其手裡慢吞吞地舞動,象極了被老師處罰勞動而又極不情願的小學生。
少恭笑了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光景。只是不知道龍王廟的地是否還記得,自己可是為它湔拭了十多年的身子。
少恭不想打擾小和尚,從旁邊繞過去,繼續往前走。
“師資緣會有來由,明鏡非佔語暗投。壞卻少林窮活計,櫓聲搖月過滄洲。”身後飄來稚嫩童音念出的一首偈語詩。
少恭聞聽此言,身上過了電似的,愣在當場,愕然返過頭來,盯著小和尚看。小和尚拄著條帚,笑嘻嘻,斜站在樹蔭裡,拿著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盯著自己,嘴角掛著調皮的神情。
“您……您……您就是清水大師?”雖然聽鯉魚姑娘說過,清水大師是個小沙彌,但猛然看到眼前這位小可愛,少恭還是不敢相信。
“既然知道,還不跪見為師。”小沙彌喝道,條帚打了過來,少恭躲避不及,落在頭上,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師……師……父”少
《鬥天武神好看嗎》 十、岣嶁峰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