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6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河與仲麻呂搭乘第一艘,該船於七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平安抵達沖繩。其後,在航向奄美大島途中遭遇暴風雨,船隻竟漂流到今日越南。

於是,仲麻呂再度回到長安,受命玄宗皇帝繼續出仕。

安史之亂爆發時,五十五歲的仲麻呂,人在長安,隨侍玄宗皇帝與楊貴妃。

叛亂起於天寶十四年(七五五)。

一般認為,玄宗皇帝與楊貴妃逃離長安,走避蜀地時,安倍仲麻呂當為隨從人員之一。

前面已提過,玄宗逃往蜀地途中,途經馬嵬驛時,隨扈官兵謀反,玄宗不得不親自下令賜死楊貴妃。

如果仲麻呂與玄宗同行逃難,這些事他應該親眼目睹。

亂事平息後,玄宗由蜀地返回長安,仲麻呂出任左散騎常侍。玄宗死後,肅宗上元年間,他遠赴現今河內,出任鎮南都護。

七六六年,鎮南改名安南,仲麻呂出任安南節度使。

翌年,他卸職返回長安。三年後的代宗大曆五年元月,亦即七七○年,仲麻呂病逝長安。享年六十九歲。

那時,玄宗、楊貴妃、李白皆已撒手人寰。

史書如此記載。

只不過——

關於楊貴妃生死,後世留下眾說紛紜的傳聞。

傳說最多的是,楊貴妃——楊玉環這名女子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遠遁至蓬萊國。

蓬萊國,指的就是日本國。這說法委實令人難以採信。不過,日本存有數處楊貴妃之墓卻是不爭的事實。

其一位於山口縣向津具半島,面臨油谷灣的二尊院內。

墳墓以石塔建造,塔形為五輪。

此墳墓由來如下:

據說,死於馬嵬驛的楊貴妃,實際上是替身,貴妃本人則平安抵達日本。

又據說,貴妃流亡日本的計劃,主謀為玄宗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另一則是在馬嵬驛主導叛亂,對貴妃來說是敵方的陳玄禮。

高力士是奉玄宗之命,執行賜死楊貴妃的當事者;陳玄禮則以叛亂主謀之身份,負責驗屍。當時兩人若密謀,保住貴妃性命,協助逃往遠方,倒也不無可能。

換句話說,傳言指稱,馬嵬驛造反主謀陳玄禮,因同情將死的楊貴妃而放她一條生路。

陳玄禮與高力士共謀,殺死侍女作為替身,好讓楊貴妃逃離。

正因搭載楊貴妃屍首的轎子,為高力士所運送,且由陳玄禮勘驗,密謀才得竟全功。不過,真相是否如此,便不得而知了。

另有一說,當時在幕後活動的人是安祿山。

史書記載,安祿山比楊貴妃年長,卻是楊貴妃養子,兩人實際存有曖昧關係。

自玄宗的年齡觀之,他必然無法滿足年輕楊貴妃閨房之需。現實上,當時後宮眾妃偷誘男色之事,確曾發生。然而,即使楊貴妃與安祿山有這層關係,在當時那種狀況下,欲營救貴妃一命,似乎不太可能。

再回頭來談油谷灣傳說吧。

話說楊貴妃搭乘的大船,囤積不少食糧,自現今的上海附近出航日本。

據說,該船航行之後,東漂西蕩來到油谷當地。

傳說叛亂敉平後,玄宗念念不忘楊貴妃,於是派遣方士東渡,贈予貴妃二尊佛像。楊貴妃也摘下金簪,託付方士回贈玄宗。自己則滯留日本直到駕命歸天。

這是楊貴妃東渡油谷的傳說細節。

順帶一提,向津具半島安佐地方,曾出土有柄細形銅劍。此一有柄銅劍,顯示當地與唐土有所往來。因此,便被視為貴妃東渡的證物。不過,依筆者之見,這種證據十分薄弱。

總之,久津二尊院有一石塔,被視為楊貴妃之墓。塔形為五輪塔,據說是鎌倉時代所建造。以石塔為中心,外有十五、六座的五輪塔相繞。據說,這些外圍五輪塔是貴妃侍從的墳墓。

此外,京都泉湧寺也有一尊菩薩像。

此菩薩像被供奉在觀音堂內,名為“楊貴妃觀音”。

先前已提及,書冊記載,玄宗曾派遣方士搜尋楊貴妃,方士千里迢迢抵達蓬萊國,並將玄宗託付的二尊佛像寄存貴妃身邊。

根據另一說法,其中一尊就是泉湧寺的楊貴妃觀音。

然而,泉湧寺的寺傳記載,與此略有出入。

該尊菩薩頭頂戴妃冠、單手持白花,是玄宗傷痛貴妃之死所造。天正七年(一五七九),泉湧寺僧人湛海留學唐土(明國)將其攜回。

《都名所圖會》記載:

《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解析》 第3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