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光二年,東益州、南秦州氐民起事。
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沙門法慶的在冀州發動的叛亂。法慶鼓勵殺人,提出殺一人稱為一住菩薩,殺十人稱為十住菩薩,他的部隊很特別,不但殺官殺民,就連龍王廟也不肯放過——他本人出身和尚,又娶了尼姑惠暉做老婆,照理說算是佛緣深厚了,可他偏偏就喜歡“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據說這叫做“新佛出世,除去眾魔”。
。。
二、北魏的衰亡(2)
這些叛亂和起義,雖都被北魏王朝次第平定,但它們揭開了亂世的序曲。
三、塞上六鎮(1)
真正終結北魏王朝的,是來自塞上的“六鎮之亂”。
所謂“六鎮”,是指北魏在北方邊境上設立六個軍鎮,它們分別是位於今內蒙古五原西北的沃野鎮,位於今內蒙古包頭北的懷朔鎮、位於今內蒙古武川的武川鎮、位於武川東北的撫冥鎮、位於今內蒙古興和西北的柔玄鎮、位於今河北張家口北的懷荒鎮。
北魏初年,由於北方的柔然強大,經常南下騷擾北魏邊境,所以從明元帝時代起,就在邊境線修築了東起赤城,西至五原長達二千餘里的長城。到太武帝時代,又在長城要害之處設立了六鎮等一系列軍鎮,以拱衛首都平城。由於當時的六鎮負有拱衛首都的重任,故得到北魏統治者的特別重視,出任鎮將的,都是朝廷親貴,配屬的軍官也都是鮮卑貴族,不僅享受極其優厚的待遇,而且升遷的機會也很多,貴族子弟都願意到六鎮去從軍。
然而自太武帝拓跋燾擊破柔然後,原為防範柔然而建立的邊鎮失去了假想敵,軍事地位一落千丈。到孝文帝時北魏王朝遷都洛陽,六鎮就連拱衛首都的職能也喪失了,再得不到朝廷的重視。
北魏的軍隊有兩種,一種為鮮卑兵,一種為非鮮卑兵,而以鮮卑兵為主力,六鎮的將校士卒,即多由開國的所謂“九十九姓”部落之後擔當。由於朝廷給予特殊照顧,在邊鎮上從軍的鮮卑將士,並不因為軍籍而影響將來的仕宦,甚至還視從軍六鎮為當官的捷徑,往往以去邊鎮從軍為榮。除鮮卑貴胄而外,高車族人也在六鎮兵中佔有重要地位,高車又稱敕勒,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就是高車人斛律金所作。
這是六鎮早期的成分構成。
到孝文帝遷都後,六鎮成為北魏王朝的棄兒,從當年的高高在上,變成了如今的雞肋。前往六鎮從軍的,不再是當年的貴胄子弟,而是一群群的犯人,朝廷的照顧性政策也被取消。邊鎮上普通將士的社會地位日漸低下,被鎮將當成廝養奴隸一般。
這就很讓六鎮將士們不平了。然而還有更不平的。當時的政壇,講究的是出身家世。讓六鎮將士感到委屈的是,本來同出一族,留在京城的支脈就保留了貴族大姓的地位,而戍守邊疆的就“為清途所隔”,連入朝當官的資格都給取消了。
有人上書朝廷,“求銓別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也就是說,要把武人徹底從做官門第中剔出。這一提議導致在京的羽林、虎賁大為憤怒,聚集近千人,搗毀其家,朝廷也不敢過問。
對此,史書稱為“識者知魏之將亂矣”。
有位來自懷朔鎮的小郵遞員高歡,適在洛陽,目睹了這一次暴亂。他回家後便傾家財結交豪傑,親人故舊怪而問之,他答道:“吾至洛陽,宿衛羽林相率焚領軍張彝宅,朝廷懼其亂而不問。為政若此,事可知也。財物豈可常守邪?”
此外,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之風,也遠沒有吹到六鎮來,這裡仍然保持著原有的胡族風格,對洛陽的漢化改革保持著根深蒂固的仇視與偏見。這就使得未來的###,不僅僅是是一次自下而上的革命,更是一次胡漢文化的劇烈衝突。
儘管矛盾已經根深蒂固,然而###的發生還是有些偶然。
公元五二三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的二月,柔然發生了嚴重的災荒,向北魏請求援助未得到滿足,其可汗阿那瑰遂率三十萬部眾攻入懷荒等鎮,在遭到北魏反擊後退走,擄走軍民兩千餘人,牲畜數十萬頭。北魏鎧曹參軍於謹率二千騎兵尾追,至鬱對原,屢破柔然,是這次反擊中難得的勝利。
於謹,字思敬,小名巨彌,北魏名臣於慄之後。其先世均為北魏鎮邊將帥,曾祖於婆為懷荒鎮將,祖父於安定為平涼郡守、高平郡將,父親於提為隴西郡守,荏平縣伯。於謹“性沉深,有識量”,略窺經史,尤好《孫子兵法》。他年輕時眼界頗高,隱居不仕,有人相勸,他卻道:“州郡之職,昔人所鄙,臺鼎之位,須
《大帝國史》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