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朝鮮戰爭前後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有些十分殘酷。比如,根據我所瞭解到的,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將軍的領導下,雖然曾經先發制人,打過了三八線,一度使敵人潰不成軍。但是,當美國人率領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介入後,形勢急轉直下,朝鮮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中國決定參戰,也是在與當年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密切磋商後,在得到蘇聯空軍的大力支援的承諾後才決定打過鴨綠江的。斯大林當時非常猶豫,他還沒有做好與美國人直接發生正面衝突的思想準備。但是,永遠戴著墨鏡、嘴裡叼著雪茄,雕像豎立在美國西點軍校的當年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將軍不聽白宮政治家的忠告,希望把戰火延伸到鴨綠江北側,中國境內,大有配合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的野心。中國人當然無法容忍。雖然素有“常勝將軍”之稱的四野司令*拒絕臨危受命,但是彭德懷果然有橫刀躍馬的大將風範,不畏強敵,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主席還把自己的兒子毛岸英安排在彭德懷將軍的身邊,在一次敵機突襲的轟炸中,岸英不幸犧牲。
如何解釋和紀念六十年前的朝鮮戰爭(2)
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入朝參戰的許多士兵是三年解放戰爭中被我們俘虜的國民黨兵。這些人的表現迥異。據西方披露的某些歷史內幕,在敵方的戰俘營裡,某些被俘的前國民黨兵被韓國人和美國人挑撥和利用,充當獄卒和打手,對獄中表現堅定、忠於祖國的志願軍中的共產黨員施以酷刑,割耳朵、砍鼻子、挖肉、苦役等等。但是,來朝鮮參戰的前國民黨兵中最優秀的軍人當首推烈士邱少雲。他本來可以不用執行這次任務,但是堅決請戰。結果他在和戰友們在黎明前無名高地的潛伏中,不幸被敵人施放的燃燒彈擊中,為了避免暴露整個部隊的行動計劃,雖烈火燒身卻一聲不吭,直到英勇就義。死後,戰友們發現燒焦了的軀體頑強地弓在地上,雙手深深地抓入土裡,可以想象他生前忍受了多麼巨大的痛苦。他是公認的烈士和民族英雄,彪炳史冊。我無法想象當時趴在他身邊的戰友如何忍受自己的兄弟活活被烈焰吞噬而紋絲不動,這種考驗同樣殘忍無比。更加殘忍的是,20 世紀80 年代的文學雜誌《爭鳴》曾經刊登過一篇紀實小說,講的是很多朝鮮戰爭後獲釋的志願軍戰俘當年拒絕敵人誘惑,堅決回到祖國,但是他們必須轉業,有些要回到農村家鄉。然而,這些勇士們卻不被信任,“*”中,許多人不得不含冤接受組織的反覆審查,有的還遭到*。改革開放後,那些去了臺灣的戰俘衣錦還鄉,搖身一變成為臺資企業的代表,回家鄉投資搞建設,受到了當地各級領導的接見和熱情禮遇。而他們當年那些堅持返回的戰友和老鄉,特別是那些無名英雄和曾經被俘的戰友,卻過著一貧如洗和抬不起頭的日子。掩卷沉思,不由臉上留下兩行熱淚。
在“抗美援朝”三年殘酷的戰爭中誕生了許多英雄人物,如黃繼光、羅盛教、邱少雲,後來有很多根據他們的事蹟改編的文學作品和電影,如電影《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團》和《奇襲》。小的時候,因為看多了朝鮮戰爭故事片,對戰場上漫山遍野的金達萊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遐思,頗有點像《閃閃的紅星》中的映山紅,總是覺得那迎風搖曳的花叢與烈士們從容赴死的境界十分融合。但是,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銀幕形象是故事片《英雄兒女》裡的孤膽英雄王成。他在滾滾的硝煙中身背報話機,不斷地投擲手榴彈,一個人堅守陣地,在彈盡糧絕的時候拉響了爆破筒,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他對著報話機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他的妹妹王芳則是漂亮的志願軍文工團的歌唱演員,父親是某部的軍長。《上甘嶺》主題歌“英雄讚歌”是我最喜歡的革命浪漫主義歌曲,喜愛的程度絕不亞於周總理當年對《洪湖赤衛隊》主題歌的陶醉。在文學作品中,三代人耳熟能詳的優秀散文是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在那個樸素浪漫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裡,人們喜歡這類高大全的形象。它激勵人們向上,培養英雄主義的情懷。
歲月荏苒,60 個春秋裡滄桑鉅變。今天的朝鮮半島三八線南北兩側依然兩軍對壘。DMZ(demilitarized zone ),也就是非軍事區一帶部署著幾百萬顆專門對付作戰人員的地雷。朝鮮一側的萬門大炮則時刻準備萬炮齊發,延伸的炮火完全可以覆蓋距離邊界50 公里的韓國首都首爾,更不用說它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他們戰鬥力超強,對領袖忠心耿耿,而且隨時準備獻身。朝鮮儘管經濟基礎薄弱,發展水平和百姓的平均收入依然低
《誰在誤讀中國讀後感》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