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頁)
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採取的最好的辦法是投資於那些能防止通貨膨脹危害的公司,如通用食品和R。J。雷諾得工業公司。巴菲特說名牌消費品和如波斯特穀類食品和雲絲頓香菸可以隨著通貨膨脹而提高價格。他還買農、礦產品的股票,如美國鋁公司、克利弗朗克利弗鋼鐵公司、哈迪&哈曼以及凱撒鋁製品和化學品公司。但他提醒讀者說,伯克希爾和任何人一樣都沒有治這個問題的良方。通貨膨脹是巨大的“企業蛀蟲”,它會“不管主人的死活,每天都搶先吞噬掉企業投資”。
在華爾街,通貨膨脹引發了對企業資產的瘋狂購買。公司也和人一樣,心急火燎地要把錢換成別的什麼,這導致了80年代早期的兼併狂潮。老名牌公司如德爾。蒙特、國內航空公司、七喜、史蒂貝克和熱帶產物都被高價購買。這迫使幾百萬富翁巴菲特在華爾街處於最可怕之一的危機時採取了一些未必管用的措施。
在他看來,企業經理的虛榮會使他們做一些愚蠢的交易。這些由於適者生存選舉出來的經理個個精力充沛,可常常是“動物的腦子”。他們根據自己的塊頭來評估自己的實力,而巴菲特是用尺子來測量效益的。(他認為這是唯一明智的目標。)這些經理們不像巴菲特那樣低價買下公司的一小部分,而喜歡花大價錢一下子把整個公司買下來。可是不用為他們擔心,這些狂妄自大的經理們自信有本事付高價。
許多措施太像兒童故事裡說的那樣簡單了,一個美麗的公主吻了他一下,那位被變成癩蛤蟆的英俊王子就變回來了。因此,他們也相信自己的天才之吻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這樣的吻我們見多了,可奇蹟一直沒發生。
這段話是巴菲特在1981年的報告中寫的,當時正是兼併狂潮時期。第二年,他忍不住要報復一下。許多經理正在發行股票來支付兼併。巴菲特對這種天真的技巧進行了無情的剖析。首先他發現兼併別人的經理們不僅買進,也在賣出。由於發行新股,所有穩定的股東佔有公司的比例都減少了。為了掩蓋這個事實,經理們用的是買方的語言:“A公司買下了B公司。”可是
“仔細想一想,話該這麼說:”賣掉A的一部分來買B,‘話雖然難聽,但確切多了“。
他們為什麼要修飾措辭呢?多數股票,包括購買方自己的股價都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兼併方是用無吸引力的貨幣來買東西,就像美國人在巴黎時,可美元貶值了。當他買下其他企業時,卻在廉價出售自己公司的一部分。
巴菲特建議這些經理和董事們“思維敏銳一點”,問問自己是否願以這種價格出售整個公司,如果不願意,那為什麼還要賣掉一部分呢?
經營上的小錯誤會慢慢積累成大錯誤的,而不是大勝利。 (拉斯維加斯就是靠財富轉移建設起來的,那時人們也以為這種資本交易損失很小。)
最讓巴菲特不安的是經理們是用股東的錢來擴建自己的王國——他們的首要義務應該是為股東服務。這樣的經理“最好到政府部門任職去”。
巴菲特形象地把總裁們比作官僚。但生活中他與許多經理是很友好的,他跟他們一起進餐,因此他小心翼翼地避免在信中提他們的名字。可他還是與企業界的朋友們疏遠了。(關於白領階層犯罪,“用筆偷一大筆錢比用槍搶一點錢要安全得多”。)有人說巴菲特是個Dust Bowl的進步論者,可他除了不是草原上的社會主義者外什麼都是……社會主義者認為商人是資本主義,巴菲特恰恰相反。他攻擊總裁們當資本家不足卻偏偏很自負。
這是巴菲特談得最多的話題。這在企業經理和股東之間是正常的。他認為,其他股東的企業經理壓力很大。這是他在1980年說的。當時修改後的《聯邦法》迫使伯克希爾讓羅克福德銀行獨立。巴菲特算了一下,這家銀行佔伯克希爾資產的4%,於是他讓股東們按比例選擇持有公司或銀行的股票,或者兩種各佔一些。這完全由他們的喜好決定。唯一無選擇權的是他自己,他得接受別人選剩的所有股票,因為切蛋糕的人必須對剩下的那塊感到滿意。
本著同樣的精神,1981年由查理。芒格提出構想,巴菲特設計了一個企業慈善計劃。每100萬元的股票——當時賣到了470美元——由股東選擇一個慈善團體,伯克希爾捐獻2美元。如果有人持有100股,他就能決定讓誰接受200美元的禮物,以此類推。在其他的公共公司裡,股東們出錢,由公司經理或董事來選擇慈善團體。巴菲特覺得這樣太虛偽了,經理們是花股東的錢為自己撈名聲。“許多經理對政府怎樣分配
《世界首富巴菲特簡歷》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