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七九章 考試科目 (第1/2頁)

盛宴之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由校的安排沒有瞞著什麼人,但他準備改革幣制,發行新的貨幣依然沒有什麼人知曉,只有徐光啟有些疑惑,王承恩從他這了要了些水力傳動和機器製造方面的大匠走,不知道是去幹什麼。

不過,他也只是疑惑了那麼幾秒鐘就轉眼忘了,他現在可忙的很,沒有什麼功夫去關注這些小事。

他現在在帶人,忙著用各種方法來計算飛剪船炮艦的最後定型資料,本來他是想要等鋼鐵龍骨出了初步的結果後在重新計算的,但俞諮皋催的急,加之這次平叛,從南直隸蒐羅了很多的現場大料來,造船材料充足,因此重建海軍艦隊成了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內府的公事也是一大堆,不僅因為執行一段時間後,制度有些問題,要重新調整,還有就是年終的財務稽核了,各個商號的賬務審理,收支明細,都是要整理出來的。

說實話,執行了這麼久之後,內府的一些問題漸漸暴露出來,職權不明,反饋緩慢,各種權利掣肘等,都凸顯出來。一開始,朱由校的意思是純粹的用私人,用募集的辦法,打造一個叫內府的公司。

但很顯然,這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流觀念——當官,而後徐光啟便仿照內閣六部,改革內府制度,制定九品,不,八品勳階制度,將權利集中到了內府中央的幾個部門手中。

但是隨著各地鹽場以及馬場開辦,各種所需要採購原料的複雜,以及出產產品的多樣性,這種集權的制度就不太好了,尤其是朱由校將內府定義為一個加工和賺錢的機構,這種集權制度就極度缺乏靈活性,以及日漸不合時宜。

因此,接著皇帝這次政改的機會,徐光啟也準備將內府在一次的進行一番規劃,重新整頓便,調整制度,迎合日漸變化的形式。

其實到了現在這個時間段,每個人都在忙碌著,大都督府忙著訓練新兵,內閣忙著新設立部門的分化和人員調配,各部則走著來年的計劃,就連逗留在京師的萬千學子,也在忙著學習。

春闈大比的訊息已經透過帝國日報放了出來,整個考試,可謂是大改,不僅科目眾多,而且就連原來的進士科也改了,或者說進士科被取消了,所有考取之後通通賜予進士出身。

至於考核的科目,共分為明經科,明算科,明法科,明工科,明文科,以及最後的策論科。至於考試的內容,明經科和以前差不多,是考儒家經義的,各種理解和註釋,只不過要比以前更加簡單一些。

明算科也很好理解,考的是算學,或者說似乎數學,而內容,從古代的九章算術到徐光啟翻譯過來的幾何原本,統統包括。明法科也是和字面上一樣,考的法律相關的知識,精於大明律的可以考這一科目。

明工科則是朱由校自己建立的科目了,考的是各種製造技藝,比如鍊鐵、鍛造、各種槓桿原理、機械傳動等等之類的知識,是偏向理工科的。後面的明文科也是一樣,只是針對的是其諸子百家的知識,除了儒家的,這些都在考核當中,包括墨家,冰甲等。

至於最後的策論科,沒有具體考試內容,只要求考生寫策論,在考試要求方面,策論科只有一個,那就是密切聯絡朝局時政,

其他所有科目後面,都是一句按照考試內容進行分配,而只有個科目介紹後面,是一句警告,說朝政在年後有著極大變化,請考生慎重報名。

在過年前就要完成考試科目報名工作,而顯然在正月大朝後,朝政會有極大的變化,而這就將影響到策論考試的方向,等到那個時候確定考試方向,距離開考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不是天資縱橫之輩,根本來不及複習準備的。

“定生,你打算報哪個科?”盧象升將日報放下後,問自己的小老鄉陳貞慧。

“這個……….盧大哥,你準備報哪個科目?”陳貞慧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因此想聽下別人的意見。

“是啊,建鬥兄,比準備報哪個科?”張溥也好奇的問道,科目太多,他同樣也不知道報哪個。而這正是如今各個舉子苦惱的地方,科目太多,而且報考的科目和以後分配的官職有關聯,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當然,對於這些舉人來說,所有科目考中後都是進士身份,都能授官,他們報哪個都不吃虧,關鍵是,哪個科目自己能考中,而哪個科目報的人最少。誰都知道,人少的科目肯定競爭力要小的多,而且今後分派的官職肯定也要剛好一些。

這是自然的,好的位置總共就這麼多,若是一科進士太多了,肯定分到好位置的機率就要小的多。而這些東西,正是當前舉子們要權衡

《大明聖祖小說免費閱讀》 第二七九章 考試科目(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