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8章 無題(3) (第1/4頁)

煉獄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祿山起兵時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加上一些漢兵,二十萬不到。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串通,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至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史思明後殺安慶緒並其部兵力達到20-30萬。

唐朝圍剿安祿山的兵力先是10萬,後是20萬。安慶緒為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所圍困,後增至60萬,但由於肅宗的孱弱和猜忌,諸軍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軍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九節度使之60萬大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傷亡前後雙方大約為40多萬。

在戰爭初期,叛軍還是挺有凝聚力的。安祿山在東北經營十幾年,東北軍團的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培養,士卒都是他一手招募訓練,全軍眼中只有大帥沒有朝廷。在某些方面,安祿山難免讓人想起後來的袁世凱。安祿山和袁世凱一樣,在指揮作戰上並沒有特別傑出的表現,但在練兵方面有超一流能力。唐人所著《安祿山事蹟》就說安祿山“躬自撫慰,曲宣威惠”,手下士卒“莫不樂輸死節”。在這方面,郭子儀有其惠恩無其嚴酷,李光弼有其嚴酷無其惠恩,朔方軍中裡沒有一個將領比得上他。

安祿山軍團以契丹人和奚人為主力,他手下的大將也幾乎全是番將,讀者不要被這些人的名字給『迷』『惑』了,比如史思明是突厥人,孫孝哲和王武俊是契丹人,李寶臣和張孝忠是奚人,李懷仙是胡人。從這個角度看,安史之『亂』確是一支外族人的軍事集團對漢人王朝的攻擊。但從另一方面看,朔方軍計程車兵裡也有將近一半是番兵,而將領中李光弼是契丹人,僕固懷恩是鐵勒人,倒是郭子儀是貨真價實的漢人。所以這場戰爭的民族『性』也很難講。

1-唐代弓騎兵,由於追求以高機動力戰勝對手,盔甲對弓騎手而言是累贅,一般弓騎手都只穿小量盔甲,甚至不穿盔甲;2-唐代著甲騎兵

這次叛『亂』,本來贏的希望很小。安祿山的東北軍團和朝廷的西北軍團本就實力接近,但安祿山是叛軍,打下來的地方要分兵駐守,不服的地方要分兵鎮壓,這一來就不免落了下風。安祿山一度陷入困境,大發牢『騷』:“你們都勸我造反,說是萬無一失。現在萬無一失在哪兒呢?”但是天上忽然掉下兩千多斤的大餡餅。靈寶一戰,形勢完全改觀。西北軍團主力被殲,叛軍完全佔據了上風。整個安史之『亂』中,叛軍有兩次最接近勝利,這次是第一次。

結果出事了。事情出在安祿山身上。安祿山這個人真的很奇怪。他有能力,有野心,但似乎沒有很執著的天命感,而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需要這種天命感。安祿山更像是個投機家。他在打下洛陽之後就急吼吼地稱帝,國號大燕。可形勢一旦惡化,他就幾乎喪失信念,覺得完蛋了,要輸了。而手下怎麼來寬解他呢?手下說:“縱事不成,收取數萬眾,橫行天下,為一盜蹠,亦十年五歲矣”,安祿山聽後大喜:“還是你能讓我心裡豁亮!”剛當上皇帝,就籌劃著流落江湖當個土匪頭子,苟延殘喘個十年五年的,而且他對這個前景還“大喜”,怎麼看都不像個有宏圖大略的梟雄。他這還不光是個人『性』格,整個安史集團普遍有這個問題。叛軍最喜歡的事就是搶東西,然後把搶來的東西運回范陽老家,表現得不像皇太極而像座山雕。這就和唐『政府』形成一個鮮明反差,安史集團軍事效率更高,但是政治方面極度缺少規劃,一副得過且過的樣子,而唐『政府』在政治方面高度敏感,為此甚至不惜犧牲軍事效率。

而且安祿山還有病。他得了一種很嚴重的病,身上長了很嚴重的疽瘡,眼睛還失明瞭。造反起事不過一年多,身體就壞到了這個地步,確實讓人覺得太過巧合,有些史家對此有過陰謀論式的推測。其實也未必,因為安祿山實在是太胖了。他體重據說有350斤,唐朝的“斤”比現在的一斤還要重,所以安祿山的體重差不多有400斤。他洗澡的時候都沒法自己穿衣脫衣,必須兩個人先託著他肚子,然後一個親隨跪在地上,一邊拿腦袋頂著他肚子,一邊給他繫腰帶。唐玄宗因此還特批他帶隨從進華清池洗澡。順便說一句,就衝這個描述,我就不信楊貴妃和他能有曖昧。重口味也不能重到這個地步嘛。胖到這種生活

《烽火之烈焰青春電視劇》 第208章 無題(3)(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