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第1/2頁)
煉獄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漢保衛戰
保衛目的
武漢是平漢,粵漢兩鐵路的銜接點,又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
重要。自南京失守後,這裡成了全國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的中心。
戰鬥過程
日本侵略者妄圖攻佔武漢,控制中原,進而支配整個中國.1938年6月後,中日雙方在武漢外圍展開大戰.日軍以華中派譴軍司令畑俊六為總指揮,分兵5路進犯,另派波田支隊及海軍陸戰隊協同海軍第3艦隊沿長江西上.我軍為保衛武漢,由第9戰區司令陳誠指揮,依託幕阜山,九宮山,廬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依託大別山,富金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並在馬當,湖口,武穴和田家鎮等江防要塞設防.
1938年6月11日,日軍溯長江西上,進攻安慶,拉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7月26日,日軍攻陷九江,我軍第29軍團退守廬山兩側,全殲日軍第145聯隊.10月上旬,薛嶽兵團又殲敵4個聯隊,挫敗日軍突破南潯路的企圖.在長江以南,長江沿線和長江以北地帶,皖西及豫東南等各戰場,我軍官兵英勇抵抗,在馬當,瑞昌,萬家嶺,馬頭鎮,田家鎮,固始等戰鬥中,將士浴血奮戰.但,由於我方單純防禦,逐次使用兵力,防線一再被攻破.我軍於10月25日撤出武漢.
影響
武漢會戰歷時4個半月,戰線大到皖,豫,贛,鄂4省數千裡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戰線之長,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是抗戰中任何戰役所不能比擬的.會戰後,日軍由於戰線延長,兵力與資源不足,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企圖,抗日戰爭逐漸進入相持階段.
長沙會戰
背景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發動了3次長沙會戰,但均遭失敗.
戰鬥過程
1939年9月中旬,日軍以10萬多兵力,在艦艇,飛機的支援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向長沙進攻.第9戰區代司令薛嶽指揮約20萬兵力參戰,利用贛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節節阻擊,並以有力部隊側擊,各個擊破的戰術,挫敗了日軍的進攻.至10月上旬,日軍損失慘重,向北敗退.此役,敵傷亡達2萬餘人.
1941年9月,日軍第2次進攻長沙.日軍集結12萬人,兵分兩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線包抄我軍第9戰區的主力部隊,另一路沿粵漢路正面攻打長沙.第9戰區司令薛嶽指揮13個軍約17萬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將日軍主力誘住長沙東北和東面山地前,反擊而殲滅之,同時以7個軍的重兵集團威脅左翼日軍的側翼和後方,日軍狼狽逃竄.此外,我第5第6兩戰區的部隊向漢口以西一線的宜昌,荊門也發動了反攻.會戰結果,日軍傷亡2萬餘人,不得不於10月中旬撤回出發地.
戰果
1941年12月,日軍第3次進攻長沙,調集兵力12萬餘人.第9戰區投入兵力有13個軍,約17萬人.十月二十四日,日軍強渡新牆河向南進犯;渡撈刀河後,於1942年1月1日向長沙猛攻.我長沙守軍連續打退日軍3天的猛攻,戰鬥空前激烈.日軍死傷慘重,且糧彈將盡.這時,我長沙外圍的部隊,向長沙合圍.日軍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圍.我軍乘勝堵擊,側擊和尾追,擴大勝利戰果,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
桂南會戰
背景
日軍為切斷中國由南寧至越南河內的國際交通線,並在南寧地區開闢其海軍向內陸作戰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欽州灣登陸.中國當地守軍進行抵抗後退守防城,欽縣今欽州.日軍主力登陸,16,17日連陷防城,欽縣,並分兩路向南寧進犯.東路沿小董,百濟,西路沿欽邕公路,次日佔領南寧.12月1日,日軍陸,空協同,向南寧以北的高峰隘陣地猛攻,我守軍傷亡甚大,陣地失陷.在崑崙關方面,我守軍苦戰後失去陣地,轉移至賓陽,黃圩地區.
戰鬥過程
鑑於南寧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調集重兵,並以部分空軍戰車部隊支援,決心以反攻作戰收復南寧.北路軍由徐庭瑤指揮,從賓陽方面向崑崙關進攻;東路由蔡廷鍇指揮,從靈山,陸屋向邕江南岸及邕欽路作戰,阻止日軍喪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揮,向高峰隘攻擊,並阻擊南寧出援之敵軍。經過反覆激戰,崑崙關終為我軍攻克。日軍殘部退守九塘。
戰鬥結果
1940年1月上旬,日軍由粵北抽
《烽火之烈火雄師》 第214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