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一十三章 鹽鐵官營 (第1/3頁)

何處是酒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公。”聽到姬平要實行鹽事官營,袁基第一個拜倒在地,急聲道:“鹽鐵官營,乃與民爭利之舉,如今天下大亂,主公此舉,恐失人心,當三思而行!”

“與民爭利?”姬平哼了一聲,站起身,道:“兩百年以來,倒是一直實行鹽鐵私營,且看如今天下是個什麼情形?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卻不知這鹽鐵私營,百姓得利何處?”

“鹽鐵私營,不過是肥了世家豪強!”姬平不待袁基訴說,直斥道:“如今諸多世家大族、地方豪強,有家無國,無有公心,尤是災荒之年,哄抬物價,致使民不聊生,天下亂起!而他們則鹽鐵自足,募兵納民,高壘堡塢,自成一國,自徵其稅,致使朝廷司農府庫空虛,無力賑撫災民,張角之流才能趁機以騙術施惠於民。”

“故天下大亂,半在鹽鐵私營!”姬平這一番話毫不留情面,一陣見血指出了世家豪強所謂“與民爭利”的本質。無論如何,鹽鐵乃國家命脈,著實不宜掌控在地方豪強手中。

袁基嘴巴動了動,卻無力反駁。

其實他們也知道,鹽鐵官營,統一管理,避免豪強哄抬物價,於尋常百姓而言自是更有好處,唯一損害的就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強的利益,而且是最大的利益。

姬平絕不是那些長在深宮的天子,似乎也不是那種拘泥於仁義的主,他更是個殺伐果斷的主,他看的如此透徹,袁基也不敢多說。

這時,盧植面帶憂色,沉聲道:“主公。自古唯有以德治天下,教化百姓,廣利農業。方能長治久安,若鹽鐵官營。收山海之利,乃示‘利’字於天下,恐百姓亦生逐利之心,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棄農從商,捨本逐末,則飢寒生。天下大亂,為時不遠。”

盧植的意思很簡單,朝廷應該為百姓做表率,教化天下,重德輕利,如果朝廷將鹽鐵官營,就是參與商業,將會導致百姓跟從,追逐利益,而放棄農業。導致糧食缺乏,天下大亂。

這也是儒家一貫的立場,重農抑商。進本退末。

姬平不以為然道:“朝廷掌控鹽鐵,穩定物價,宏觀調控,正是惠及天下百姓之大利,乃無上大德,君子所為,否則朝廷何用?百官何用?天子何用?只要宣教得當,百姓自然知之。”

盧植面露沉吟之色。

“農業乃本,商賈乃末。但不可進本退末,只需重本平末便可。”姬平又道:“重商之稅。充實府庫,平其利。使無暴利可圖;輕農之賦,使民樂耕,四海富庶。”

“注重德治,使商不通無用之物,工不作無用之器,士農工商,國之柱石,皆不可缺,凡屬王土,皆受教化,如此天下自定。”

這也是姬平的理念,商人也接受教化,講究誠信,不賣那些無用的東西,比如後世,幾塊破月餅一精裝,就是成千上萬,這已經失去了商業互通有無的本來意義。

他知道儒家一向主張重義輕利,要他們支援商業難上加難,但他正好藉助儒家教化的核心教義,只說商人也是百姓,也應當教化,只要教化得當,自然不會導致趨利輕義的問題。

至於能不能教化出來,就是儒家的課題了。

聽姬平如此一說,盧植才躬身行禮道:“如此,植附議。”

姬平這才鬆了口氣,若是他連盧植也說不服,恐怕政策實行的壓力會更大,幸好盧植不是那種腐儒,畢竟是打過仗的,不會認為單純以德教化便能平定天下。

這也是漢末儒家的一個進步,經過百年發展,儒士融入官僚集團,參與治理國家,逐步將原本的理論融合到經世治國之中。

其實對於鹽鐵官營的爭論,在漢昭帝時便有過一次大型的討論。

漢武帝打了四十四年仗,導致國庫空虛,所以重用桑弘羊,將鹽鐵收歸官營,收攏軍資。漢武帝死後,其子漢昭帝當政,因為連年征戰,國家已經不堪承受,流民遍地,民怨極大。

霍光輔政,與桑弘羊不和,霍光為了收攏民心,要恢復文帝時的休養生息之道,便召集了六十多名全國各地的賢良大儒、天下豪富民代表,與桑弘羊一系的官員就鹽鐵官營還是私營,展開了一場辯論,辯題就是“問民間所疾苦”。

結果是桑弘羊失敗,廢除鹽鐵官營,轉為私營。

其實民間疾苦,與鹽鐵私營關係並不大,根由在於漢武帝過於窮兵贖武,打了四十四年仗,搞得民生凋敝,桑弘羊也算有本事,在這種情況下搞了四十多年經濟,還沒有出大問題。

但是為了收攏軍資,桑弘羊除了鹽鐵私營外,還搞了一個

《胃不好能吃醬菜嗎》 第一百一十三章 鹽鐵官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