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章 使者 (第1/2頁)

夢吳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生性吝嗇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生平第一次出手闊綽,便為大明換來了可觀的回報。

兩萬兩銀子花出去換來了江南商人集團的信任,由晉商壟斷的北方商業體系徹底崩潰,皇大明皇帝這筆買賣現在看來,是划算的。

千金買骨,大概便是如此。

早朝結束,崇禎皇帝在中衛軍甲士護衛下離開皇極殿,往金水橋方向走去。

照例,又到了皇帝陛下視察中衛軍訓練時間。

崇禎皇帝對中衛軍一直很上心,這是他手上最厲害的一張王牌。自組建的那一天起,無論是佇列站姿,還是三段式射擊,他都事事親力親為,殫精竭慮。

只是近來事務浩繁,山西戰事,漕運改革,海運規劃,控制物價,防備建奴,試驗病毒······

這些事情都需要朱由檢親自決斷,被人插手不得,然而所有事情混雜在一起,縱然朱由檢太祖附體,甚至比他注重朱元璋還要強悍,也折騰不起。

這也是朱元璋以後,大明皇帝不得不設定內閣的原因之一。

權衡之下,朱由檢只好將中衛軍日常訓練交由訓導營出身的千戶沈煉以及他的五個副手負責。

在中衛軍中,訓導官與指揮官分屬兩個不同系統,彼此並不存在任何管轄關係,有些訓導官的級別比將官還要高,然而卻沒有任何領兵權力。

崇禎皇帝這樣的設定,目的不言自明,是為了防止出現將領獨斷專權,威脅皇權的現象發生。

不過這位沈千戶,對崇禎皇帝可謂是忠心耿耿。他本是玉門關人,父親曾追隨戚家軍在北方防備蒙古人,在軍中屢立戰功,一路做到了遊擊位置。沈煉自幼接觸兵馬戰事,受到父親指點,武藝不凡,父親死後,沈煉便頂替父親位置,做到了千戶。被派往雁門關駐守,那年他不過十九歲,是大明最年輕的千戶。

崇禎初年,沈煉因扣押晉商貨物,得罪了晉商背後的東林黨,被侯方域等人誣陷擾亂軍國大事,被東林黨陷害投入獄中。

直到崇禎十七年正月,飽受磨難已過而立之年的沈煉朱由檢下旨無罪釋放,並官復原職,然而此時雁門關已在建奴控制之下,附近幾個衛所也名存實亡,沈煉無路可走,恰逢崇禎皇帝招募中衛軍,他便掛著虛職,進入中衛軍訓導營做了名教官。

在教官營,沈煉表現優異,很快便得到皇帝信任,成為朱由檢心腹,負責中衛軍的日常訓練。

王承恩與王鑫沛與皇帝辭別後,兩人帶著崇禎皇帝的批條,前往內府取了一萬兩白銀,十車糧草,一車古董器玩,帶著一千多名藩王軍,出了崇文門,往山海關方向而去,這裡的兵是指新近招納的流民。

這些流民來自北直隸各地,大都是些窮苦農民,也有些傾家蕩產的漕兵工匠,對他們來說,解決溫飽就是生命的所有意義。所以待在哪裡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在京師還是在山海關,無論是打建奴還是打流賊,也怕是掉過頭來打朱由檢,他們也毫不猶豫,誰給他們飯吃,他們就聽誰的,所謂有奶便是娘說得就是這種人。

朱由檢承諾增援山海關的軍隊,就是這撥人,雖然很爛,但總比沒有強。

而且,朱由檢派他們前去的目的倒不是為了增援山海關,關寧鐵騎也看不起這些流民。

崇禎皇帝的目的非常簡單,他就是想要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知道,大明還是他朱家的大明,他朱由檢現在還能搞到銀子,搞到糧食,兵源也不是問題!

午時初刻,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與鎮撫司副千戶王鑫沛率領一千明軍,押送著賞賜給吳三桂的糧食錢財,在崇禎皇帝朱由檢那複雜的眼神中,走出崇文門,浩浩蕩蕩朝北走去。

朱由檢帶看了一會兒,彷彿看到了他那一萬銀子如同肉包子打狗,再也不能回來。

皇帝陛下偷偷抹了把眼淚,在心中祭奠完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轉身望向金水橋前三千多名中衛軍。

從辰時初刻到現在,這支大明最精銳的軍隊已經在廣場上練了兩個時辰。

持槍,瞄準,扣動扳機。

這三個看似簡單的射擊動作被訓導官拆分成十幾個小動作,士兵們不斷重複聯絡,教導官三令五申,所有動作必須整齊劃一,有人做錯的話,教導官就會上前訓斥,第二次做錯,就要挨一鞭子。

成千上萬次的殘酷訓練,讓士兵們對訓導官指揮口令變得異常靈敏。實際上,只要沈煉一揮手,或是吹一下口哨,士兵們便能根據意義,做出不同戰術動作。

雖是暮春時節,天氣

《崇禎有把槍TXT》 第九十章 使者(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