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飛花夜殘 (第1/1頁)
新詩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千零七十八節
思鄉
秋風輾轉洞庭間
寒水悲赴空山前
客聞明月思鄉遠
不盡飛花逐夜殘
賞析:“秋風輾轉洞庭間”,以秋風起筆,“輾轉”一詞賦予秋風以動態,彷彿它在洞庭之間徘徊不定,難以停歇。這不僅描繪了秋風的吹拂之態,更暗示了詩人內心的不安與漂泊之感。洞庭本是壯闊的水域,然而在秋風的映襯下,卻顯得有些寂寥和蒼茫。
“寒水悲赴空山前”,寒冷的水流悲傷地奔赴空山之前。“寒水”給人以清冷、淒寒的感覺,“悲赴”則將水流擬人化,使其帶有了悲傷的情感色彩。空山的寂靜與寒水的流淌相互映襯,更凸顯出環境的悽清,也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愁苦。
“客聞明月思鄉遠”,身為異鄉之客,聽聞明月的清輝,思鄉之情愈發悠遠深沉。明月常常是思鄉的象徵,當遊子抬頭望見那一輪明月,對故鄉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湧上心頭。“鄉遠”二字,不僅點明瞭故鄉的遙遠,更表達了詩人對歸期的迷茫和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不盡飛花逐夜殘”,無盡的飛花在夜晚逐漸凋零。飛花的飄落本就帶有悽美和無常之感,而“不盡”則強調了其數量之多,“逐夜殘”更是描繪出它們在夜晚中逐漸消逝的悲涼景象。這似乎象徵著詩人的美好時光和希望在異鄉的漫長黑夜裡漸漸消逝,而思鄉之情卻如飛花般連綿不絕。
一千零七十九節
秋
碧月雲中行
來往燕聞蹤
瑟瑟秋風起
花落奈何亭
賞析:“碧月雲中行”,描繪了一輪碧綠的月亮在雲彩中穿梭的景象。“碧月”這一獨特的表述,給月亮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清幽的色彩。月亮在雲中行走,時隱時現,渲染出一種朦朧而夢幻的氛圍。這一景象既美麗又帶有幾分孤寂,彷彿月亮在浩瀚的天際中獨自徘徊,也象徵著詩人內心深處的某種追求或嚮往,在現實的雲霧中若即若離。
“來往燕聞蹤”,來來往往的燕子,只聞其聲,難覓其蹤。燕子的飛翔本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但詩人著重強調了只能聽到它們的聲音,卻難以看到它們的身影。這或許暗示著人生中那些匆匆而過的美好事物,往往在我們還未真正把握時就已消逝,只留下些許模糊的痕跡和回憶。同時,也從側面烘托出環境的清幽和寂靜,使得整個畫面更顯空靈。
“瑟瑟秋風起”,瑟瑟的秋風吹起,給人一種涼意和蕭索之感。秋風往往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它的吹拂帶來了季節的更替和世事的變遷。“瑟瑟”二字不僅描繪了秋風的聲音,更傳遞出一種淒涼和無奈的情緒。在這秋風中,詩人的內心或許也湧起了對歲月匆匆、人生無常的感慨。
“花落奈何亭”,花兒凋零飄落於奈何亭畔。“花落”是美麗的消逝,充滿了無奈和悲哀。而“奈何亭”這一特定的地點,通常與離愁別緒、命運無常相關聯。花兒在此處的凋零,彷彿是命運的安排,讓人無法抗拒。
《新詩集》 第110章 飛花夜殘(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