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燕過思痕 (第1/1頁)
新詩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千二百零六節
憶春
花落不知身
風雨晚江臨
獨向枝頭憶
一片燕飛痕
賞析:“花落不知身”,落花常常是美好事物消逝的象徵,它們從枝頭飄落,彷彿失去了自我的依託。“不知身” 三個字將落花擬人化,賦予其一種懵懂、無助的狀態,同時也暗示出生命在命運面前的渺小與無奈。詩人或許藉此表達對時光易逝、生命無常的感慨,在歲月的流轉中,人們如同落花般,有時會迷失在生活的洪流裡,不知自己的歸宿與方向。
“風雨晚江臨”,風雨交加的傍晚,詩人臨江而立。風雨象徵著外界的動盪與不安,晚江則增添了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傍晚時分,本就是一天中光線漸暗、萬物歸寂之時,再加上風雨的侵襲,整個畫面顯得格外蕭瑟。詩人站在這樣的江岸邊,內心的孤獨與惆悵可想而知。江水流淌不息,似乎承載著世間的悲歡離合,而詩人置身其中,與風雨、晚江融為一體,更凸顯出他在這無常世事中的渺小與寂寥。
“獨向枝頭憶”,“獨” 字點明詩人的孤獨處境,在這落花風雨的情境下,他獨自望向枝頭。枝頭曾經是花朵盛開的地方,如今雖已花落,但卻是回憶的寄託之所。詩人在這裡回憶著往昔的美好,也許是曾經與某人在花下的相聚,也許是對過去某段美好時光的懷念。這種回憶與眼前的落花形成鮮明對比,往昔的美好已逝,只剩下孤獨的詩人在風雨中追憶,使得悲傷的情緒愈發濃烈。
“一片燕飛痕”,描繪了一隻燕子飛過留下的痕跡。燕子常常象徵著生機與希望,但在這裡,“一片燕飛痕” 卻有一種轉瞬即逝的感覺。燕子飛過天空,只留下淡淡的痕跡,就像生命中的美好瞬間,短暫而難以捕捉。這一意象的出現,既為全詩增添了一絲靈動的氣息,又進一步強化了時光匆匆、美好難留的主題。
一千二百零七節
相思決
長亭夜已深
燕過相思痕
輾轉辭幽月
飛花幾時臨
賞析:“長亭夜已深”,長亭在古典詩詞中常常是離別的象徵,它見證了無數的送別場景。夜晚已深,黑暗籠罩著長亭,暗示著時間的推移和一種等待或者思念在漫長時光中的沉澱。此時的長亭彷彿被世界遺忘在黑暗的角落,而詩人置身其中,更顯孤獨與寂寥。
“燕過相思痕”,燕子飛過,卻留下了相思的痕跡。燕子是一種靈動的生物,它們的飛翔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這裡卻與 “相思痕” 聯絡起來。或許燕子的來去匆匆讓詩人聯想到了思念之人的離去與歸來的渺茫,那無形的相思彷彿被燕子的身影具象化,成為一種可見的痕跡,刻在詩人的心頭,難以抹去。
“輾轉辭幽月”,“輾轉” 一詞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內心的不安與難以入眠的狀態。幽月,是深夜中唯一的光亮來源,然而詩人卻要告別這幽月。這一行為暗示著詩人內心的糾結與無奈,他可能在月光下沉浸於思念或者回憶太久,想要擺脫這種情緒的糾纏卻又無法做到。辭別的不僅僅是幽月,更是一種與思念相關的情緒氛圍,然而這種告別又是如此的艱難,從 “輾轉” 二字中可窺見一斑。
“飛花幾時臨”,飛花通常象徵著美好事物的消逝與時光的流轉。詩人在這裡詢問飛花幾時來臨,一方面可能是期待飛花帶來某種關於思念之人或者美好事物的訊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感慨時光的緩慢,渴望新的變化或者轉機。飛花的不確定性與詩人對其到來的期待形成了一種張力,進一步深化了詩中的思念與惆悵之情。
:()新詩仙
《新詩集》 第171章 燕過思痕(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