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錢塘春潮圖第九十七章 安置 (第1/3頁)
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荒馬亂之外,水旱蝗災造成的荒年,對百姓生活影響最大。很容易造成社會動盪,流民盜賊四起,傷了國家的元氣。故而荒政水平如何,是檢驗地方官能力的重要標尺。
荒政的核心是對災民的救濟,有三大要點,第一是得食,第二是有居,第三是得歸。其中‘得歸’是救災後期的事情,也不需要接納流民的縣裡考慮,各縣只需要做好前兩項,‘得食’和‘有居’就足矣了。
是以檢查完了糧庫,道臺們又去檢查為災民準備的住處。
這次孫道臺終於找到發作的機會了……他看到富陽縣並沒有專門為災民劃出居住區域,亦沒有建造蓆棚之類的容身之處。自以為抓到魏知縣抗命的把柄,冷笑道:“富陽縣糧食倒是不少,可看起來是不打算給外人吃啊。”
“大人何出此言?”魏知縣不解問道。
“為容納災民清出來的空地呢?”孫道臺冷哼一聲道:“連個窩棚都沒搭,打算讓災民們幕天席地睡在大街上麼?”
另兩位道臺沒說什麼,表情亦不安樂,心裡埋怨魏知縣太不爭氣,讓他們早先的讚許成了笑話。
“大人容稟,”魏知縣卻自有一套說法道:“學生觀往日救災之法,無非就是將災民聚集在城裡,煮粥供應他們吃而已。這樣確實方便官府管理和賑濟,但是弊端也不小。”頓一下道:“災民聚集的太密集了,就容易流行疫病,及相蹈藉死。有的人嗷嗷待哺了好幾天,得不到粥就倒斃在路上。這種辦法名義上是救災民,實際上是不把災民當人,漠視他們生死的敷衍舉動。”
“哼……”就連孫道臺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有道理:“難道你有更好的辦法?”
“下官已經下令縣裡的衙舍、道觀、寺廟、庫房等處空出地方。又根據戶等,徵用本縣各鄉空閒房屋來災民。”魏知答道:“前者能容納災民數量有限,主要還是靠後者。縣裡人口密集,難得有空閒房屋。故而上等戶只需出三間,中等戶兩間,下等戶一間即可。鄉鎮上房屋寬裕,每等多出一間。如此安置三萬災民綽綽有餘,且災民分散各戶,既不會聚集生戾、亦無疫病之憂,要比聚集起來強得多。”
“你這法子倒是新穎。”齊道臺道:“但是富陽百姓能答應麼?”
“本縣已經下達文書給各里,曰‘流民且至,無以處之,若聚集城內,則疾疫並及汝等矣。故而由官府出面,賃民居以待之。’”魏知縣道:“我富陽百姓宅心仁厚,無不應允。”
“你說的是租賃。”孫道臺耳朵尖著呢,當即指出,“但許多災民家產盡為洪水所沒,已是身無分文,哪裡有錢付房租?”
“付不起房租的,皆由本縣墊付。”魏知縣淡淡道:“其實免費徵用也可,但讓百姓得些好處,自然更加配合,將來和災民共處,也可以更融洽。”
“墊付了要還麼?”孫道臺追問道:“不還的話你縣裡付得起麼?”
“當然要還,不然出得起的也不出了。”魏知縣道:“出不起錢不要緊,可以。”
“原來如此。”齊道臺又問道:“災民散處,如何熬粥?”
“既然散處,就不熬粥了。”魏知縣答道:“改為按人頭髮米,兩日一給。”
幾位道臺相互看了看,似乎也無不可,孫道臺雖然想吹毛求疵,但從來沒有法律規定,官員該如何救災。魏知縣的新法子究竟好不好,還得看效果……要是搞砸了,不用他參奏,姓魏的也得倒黴。
在富陽檢查了大半日,道臺們對情況基本滿意……主要是滿倉滿囤的糧食,讓他們歎為觀止。時間緊迫,道臺們連夜便要趕往下一站臨安。
魏知縣自然到碼頭送行,督糧道齊道臺對這位年輕的知縣觀感極好,在他的印象中,這樣肯實心用事的官員在洪武年間還常見,現在卻越來越稀罕,怪不得臬臺大人對他讚不絕口。
臨別時,他支開旁人,與魏知縣走到碼頭一角,單獨說話。
“文淵,”齊道臺輕聲問道:“知道為何如此著急麼?”
“按朝廷規制,開倉放糧之前,必須由布政司、按察司核查存糧數……”魏知縣答道:“應該是要奏請朝廷放糧了。”
分巡道、分守道、督糧道,不能算是**的行政機關,而是布政司、按察司的派出機構。常平倉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開倉放糧的,必須奏請朝廷批准,由布政司負責,按察司監督,嚴防有人以賑災為名,行貪贓之事。
“不錯。”齊道臺頷首道:“本官之前,鄭藩臺已經八百里加急奏報朝廷了。同時請唐爵爺派了水師
《大官人和金蓮吃飯》 第二卷 錢塘春潮圖第九十七章 安置(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