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1章 槐林 (第1/2頁)

木裡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夏日炎天,將關中大地炙烤的快要冒泡了!有人去了太學書庫,邊翻閱書簡邊納涼。不過書庫空間雖大,建築面積卻是有限,裝不下太多人,而且人一多也燥的很。 所以這時節太學中最好的避暑勝地,便是那一方槐樹林。 春來時節,槐花曾開滿枝頭。綿延數里的白色花海,實在震撼人心。微風起時,細碎搖曳,層層起伏間令人心曠神怡。 而那花香飄飛之處,鳳蝶亂舞,連太學舍都沁上了一股幽香。 羅陽和韓千千漫步於此,不知摘了多少槐花。都拿到逐貧居,做蒸菜,攤煎餅,研究時新菜色。 如今花落葉繁,只見槐樹林中到處都是太學生。有的三三兩兩,有的獨身一人手拿書簡,刻苦攻讀。人聲,讀書聲,與嗡嗡作響的蟬噪聲交織在一起,倒也十分和諧。 還有那富貴子弟端坐几案前,搖頭晃腦,也不知是在用心背誦經義,還是在打瞌睡,夢遊周公。 身前几案上除了書簡,還放著瓜果水壺等物。一旁則立著僕役,手拿蒲扇,有一搭沒一搭的搖著扇葉,服侍自家主人。 總之這片槐樹林為太學生提供清涼的同時,也容納了奢華、刻苦、夢想等等。 朱佑作為侍講高弟,自然沒有閒情來此納涼。 只剩羅陽和鄧禹,找了一株枝繁葉茂的槐樹閒坐下來,旁邊還立了個小屁孩,任延。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此乃孔子正論。《毛詩序》雲:詩者,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發於聲。所言亦為正論。然其事事必牽教化,卻失之偏頗。”羅陽侃侃而談,正與鄧禹討論古文經《毛詩》。 作為現代人,沒有太多的思想束縛。在羅陽看來,《詩經》訴說情愛的詩篇就是單純歌頌愛情。 想那東西兩週時代,民風質樸,卻禮教未興。男女之間互相愛慕,便大大方方的唱出來。男歡女愛為之大倫,何必遮遮掩掩,又要牽扯什麼王化,一篇《關雎》非要附會出思賢才,進賢才之論。 “何處偏頗?”一旁的任延不服氣的問道。 小屁孩自從社祭相識後,也成了跟屁蟲,厚著臉皮纏上鄧禹,而後便總愛往韓千千跟前湊。小嘴能說會道,姊長姊短十分得韓千千歡心。 任延雖然有渣男潛質,但並非草包。和鄧禹、張堪都有學霸之姿,過目成誦,文才天縱。來太學一年多時間,便有了“任聖童”之稱。 奈何一點不好,才十三歲便會撩妹! 羅陽撇了他一眼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所取也只二三策而已。想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苦之餘思想愛情,以聲文詠志,所思所想與禮儀何干。《毛詩》所言哀窈窕,思賢才,正其所謬矣!” “且子非魚,可知魚之樂?而子非詩者,焉能知曉詩者所感。詩也,思無邪!謂之誠也!何必再望文生義,牽強附會,豈不又謬之千里!” 說罷,任延努了努小嘴,一時想不起如何反駁,只是紅著麵皮一臉不服氣。 鄧禹和羅陽見狀,皆是哈哈一笑。 也就是遇到任延這個小屁孩,雖然有聖童之稱,但終究閱歷學識有所欠缺。而以羅陽的半吊子水平,唬一唬年輕人可以,如果遇到積年老儒,論起經義來,怕是要被駁的體無完膚! 這個時代,儒者們跳不出崇古之風,凡是前人所說的都是好的。他們沒有疑古之心,所以羅陽說些標新立異的觀點,往往能奏出奇效! 任延雖然不服氣,到底也才十三歲,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 “今日未見千千姊姊身影,眼看已近正午,可是不來了嗎?” 聞言,羅陽朝任延頭上來了一個暴慄,笑著道:“仲華,你我且用餐飯去。便讓長孫在此等候韓姊姊吧!” “哈哈,你那韓姊姊嫌天氣炎熱,今日不來了!”鄧禹朝著任延說道。 任延有些失落,跟著羅陽、鄧禹一起去往官廚吃飯。 這幾日日照高頭,羅陽瞧著韓千千來往太學辛苦。女兒家總是汗流浹背的模樣,心中不忍,便叫她待在家中,等天氣涼爽了再來相會。 酷熱之下,韓千千雖然不願意,但也只能答應。 三人吃過飯,羅陽一個人去了草棚。大大的千秀驢行布招,耷拉在旗杆上紋絲不動。 張青滿頭是汗的坐在草棚中,拿著蒲扇可勁扇個不停。 如今天氣炎熱,驢行生意也進入淡季。租驢車的倒還不少,單個租驢的卻是沒往日那般火爆了。 與張青閒話幾句,聽說正值麥收。抬頭看看天色,布招輕搖,有南風吹起。日頭也不似剛才火辣,便辭別張青去往驢棚。 來福此刻正躲在屋中酣睡,羅陽沒有打擾,抬步向張家聚走去。他要看看兩千年前的麥收時節,是如何境況。 走在田間小路上,遠望有許多人影正在忙碌。 近處的一的老漢瞧見羅陽,放下手上活計躬身施禮,道了一聲“公子”。 此人羅陽也認得,是幫忙造驢車的張木匠。具體叫張老幾,卻是想不起來了。 “家中耕種幾畝田地?”羅陽揮揮手,示意無須多禮,開口問道。 張老幾道:“回公子話,15

《重生劉秀收陰麗華》 第71章 槐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