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簟⑼登約蘋�臀庀壬�吞麵r Wu�s:倫敦唐人街的一家中餐廳。——譯註”。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回到比這個傳統更早的時候,潛入彬彬有禮的表象之下,從而達到離日常生活更近的某些東西”。如果英國人只能發展出“飛馳汽車發出的尖叫,那些最簡單和最不會出現偏差的古老刺激,然後,也許我們就可以——偷偷地,帶著些許狡猾——發展我們自己的詩意戲劇了……我們對人物的塑造可以從《西班牙悲劇》The Spanish Tragedy:英國伊麗莎白時期劇作家托馬斯?基德(Thomas Kyd)的代表作。——譯註的水平發展到更為微妙和富含思想性的境界”(轉引自Sherry,1:414)。
第二章 現代主義與血腥情節劇:三個個案研究(20)
在美國,達希爾?哈米特已經成功地把藝術和生猛、血腥的刺激融合在一起——特別是在《血腥的收穫》中,這是哈米特少數幾本沒有被經典好萊塢改編的小說之一。[40]然而,格林更感興趣的還是英國本土的復仇悲劇傳統。格林再次跟隨了艾略特的腳步,後者對那種類似於恐怖電影中的意象感興趣,70並且他於1920、1930年代所寫的那些批評文章刺激了對詹姆斯一世時期那些極端暴力的劇作家的再評價,包括約翰?韋伯斯特(John Webster)和約翰?福特(John Ford)等。實際上,艾略特、詹姆斯一世時期的復仇戲劇和戰前法國電影這幾個彼此助勢的影響正可以解釋格林此段時期的寫作。例如,《一支出賣的槍》是一個發生在城市荒原中的復仇敘事設定,不僅擁有一個經典的暴力和“電影化”的開篇,而且也具有一個宗教母題(一個僱傭殺手成了替罪羊和一個反諷的基督形象)。
所有這些影響之間的關聯在《布萊頓硬糖》(1938)中更為明顯,這是格林最怪誕、最嚴肅,當然也是最黑色的驚悚小說,它的英國版並沒有被歸類為娛樂之作。這部與眾不同的小說的情節設定是發生在布萊頓這個英國海邊度假勝地的一次黑幫戰爭:一個叫黑爾(Hale)的業餘記者間接地幫助一個猶太黑幫老大殺死了對頭幫派的成員凱特(Kite)。為了報復黑爾,平基?布朗(Pinkie Brown)綁架了他,並把他虐殺了,平基?布朗是個孩子氣的長著娃娃臉的殺手,他視凱特為自己的替代父親。一個叫艾達?阿諾德(Ida Arnold)的酒吧女招待在黑爾死的當天和他做了愛,其後在某種意義上就變成了偵探和復仇的代理人。在艾達的幫助下,警察包圍了平基——但在此之前,平基誘騙並娶了一個名叫羅斯(Rose)的單純女孩,因為她是黑爾之死的唯一證人。在讓人想起無數黑幫電影的一幕中,這個年輕的精神病人試圖逃脫圍堵,但最終難逃奇觀般的死亡,留下已經懷孕的羅斯獨自面對灰暗的未來。
《布萊頓硬糖》中的故事也許看似尋常,但它的情緒讓人想起《北方旅館》這樣的電影,它的卷首警句來自《埃德蒙頓的巫婆》The Witch of Edmonton:托馬斯?德克(Thomas Dekker)、約翰?福特(John Ford)和 威廉?羅利(William Rowley)共同創作的戲劇,於1621年首次上演。——譯註,而它的主題則受惠於艾略特對波德萊爾詩作的評價。最後一項影響特別重要。在一篇著名的論文中,艾略特說波德萊爾是本能的宗教藝術家,他堅信原罪,而非“自然的”性或世俗人道主義(secular humani*)的“對和錯”。艾略特聲稱,波德萊爾作為詩人最偉大的成就在於他認識到“使男女之間的關係區別於動物本能的是關於善和惡的知識”[41]。這樣的人也許會選擇撒旦崇拜而被永遠詛咒,但他總歸不是那些軟弱無力的自由主義者;對艾略特來說,“在這個選舉改革、公民投票、性革命和服飾改良的世界中,(帶來永滅的罪孽[damnation])就是拯救的一種直接形式——把人從現代生活的無聊感中拯救出來,因為它……至少給了生命一點重要性”(181)。
艾略特的論點對格林的影響是顯見的,71後者就把平基?布朗變為一個工人階級的波德萊爾。[42]與此同時,格林還利用了從亨利?詹姆斯那兒學來的技巧:透過從一個意識的中心轉到另一個的視角轉變來控制讀者。《布萊頓硬糖》的視角起初是謀殺案受害人黑爾的,之後轉為艾達,這是一個豐滿的、風情萬種的女人,她告訴我們,她之所以要追查兇手,是因為“她相信什麼是對什麼是錯”。[43]然而,隨著情節
《黑色電影線上完整觀看》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