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錦衣衛 (第1/2頁)
天工造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錦衣當國,為國為民!從此以後,我們便叫做:錦衣衛!”
未央惡趣味的吼出了自己部曲的名字,想一想都激動啊!飛魚服、繡春刀,英姿颯爽,來無影去無蹤!未央覺得打造出一個錦衣衛來,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只是部曲而已。
楊家的部曲叫楊家將,種家的部曲叫種家軍,折家的部曲叫折家軍,咱家的部曲叫錦衣衛,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吧?
於是乎,錦衣衛在大宋新鮮出爐,數年之後,錦衣衛屢立戰功,打得遼國與西夏慘不忍睹,抱頭鼠竄,被人尊為天下第一強軍。
錦衣衛成立後,由杜家兄弟去管理,至於未央,留下了一份小冊子,乃是他自己總結的特戰手冊,直接扔下了自己的部曲,回到了家裡,興致勃勃的社稷錦衣衛的裝備去了。
飛魚服是必須有的,不然還叫什麼錦衣衛。
繡春刀不適合站場,但是唐刀卻可以啊,這可是站場利器,不過現在的冶鐵水平不咋地,造不出自己需要的唐刀,不過沒關係,大不了咱自己弄就是,高爐鍊鋼、平爐鍊鋼,都能煉出合格的鋼材來。
現在沒有火槍,不過手弩還是需要的,這玩意用來陰人最是合適,錦衣衛現在人數少,煉出一隻特戰隊伍,怎能沒有手弩這種裝備,尤其是手弩無聲無息,最適合暗殺,不過火槍還是要有的,只要煉出合適的鋼材,火槍也可以提上日程了,但是卻不能過早的出現,這可是殺手鐧。
軍刀不能沒有,三稜軍刺也是個好東西。
林林總總,未央最後為錦衣衛設計了整整五件兵器,唐刀一長一短、手弩、火槍、瑞士軍刀、三稜軍刺。
不過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有設計,你沒有材料也沒用。
未央緊急召集了一次股東擴大會議,杜宇溟、未洵、王凱、滕子京、賈章、李尚慕,幾個人坐在一起,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的主題,便是部隊的問題。
滕子京首先開口道:“冶鐵需要朝廷允許,不然一切冶鐵行為,都視作謀逆之罪,不可行。”
李尚慕也一臉為難道:“二郎,五百部曲,咱們不難養,但是你若真想成軍,還需要招效用士,二郎有沒有算過其中的耗費,實在是太大了。”
未央自然算過,宋代軍隊官兵所領取的薪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但有銅錢、鐵錢、絹帛,還包括成衣、粟米,綿等。以禁軍為例,據《宋史兵志》記載中的“祿格”來看,每個禁軍士兵除了三百至一千文不等的月俸錢,還包括一石七鬥至二石不等的月糧,春衣、冬衣給的絹、棉、布,數目也不盡相同。如熙寧四年:河北、河東等六路軍每人春衣包括絹二匹,布半匹,錢一千文;冬衣為絹二匹,布半匹,錢一千文,棉十二兩。每名士兵每年的費用,大約禁軍需要五十貫,廂軍三十多貫。薪俸中以實物支付的部分一般採取駐地或就近供應。比如在對西夏作戰時,陝西作為邊防重地,駐軍眾多,軍隊“四五十萬之人,坐而仰食”?。仁宗朝程琳上疏說,陝西歲賦收入,僅相當於本地屯軍所費的十分之五,不足的部分都需要京師從其他地方調運。“自西邊用兵,軍需絹多出益、利、梓三路,歲增扎輸之數,兵罷,其費乃減”。
這是什麼概念?未央若是養五百部曲,每年需要花費最少兩萬五千貫。
但是行軍作戰,五百部曲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效用士了,效用士的來源,包括富豪、官宦子弟、門客、文人等等,自從仁宗開始,就准許有志報國之人投軍,這些人沒有固定的編制,也不用在軍營之中聽用,只是定期去軍營報道,每逢戰事,隨軍出征就可以了。要想應徵效用,必須有足夠的本事,光是『射』箭一項,就要求做到步『射』一石一斗弓,騎『射』九鬥弓。這還不算,從軍要準備盔甲,兵器,要養戰馬,朝廷雖然會發一些糧餉,但是比起開銷來,實在是九牛一『毛』。
簡單來說,你要是想要出兵作戰,最少需要三千人的部隊,才算是合格的不對,五百部曲自然是值得信任的,效用士卻不見得值得信任,你若是發的錢糧不夠,人家都懶得理會你。
所以如果要養一直三千人的部隊,每年至少需要十五萬貫,這還是基本花費,不算打完仗之後的賞賜,還有後勤保障。
三千人的部隊,至少也要有一千人提供後勤保障,不然孤軍深入,簡直比找死死的還快,除非你就地而食,雖然節省了後勤,但是卻更加危險,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東西能吃,什麼水能喝,會不會有人下毒,會不會水土不服,這都是問題。
而且未央所想的兵器,那更
《執宰大明百度百科》 第52章 錦衣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