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紅袍的野望 (第1/2頁)
天工造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了茶葉,未央讓李尚慕找人去武夷山,尋找大紅袍,大紅袍是明朝洪武年間才被人發現的,號稱“茶中狀元”,是千年茶樹,雖然武夷巖茶,現在已經聞名天下,但是大紅袍生長的地方太過偏僻,肯定沒有人知道,不然早就被人傳的滿世界都是了。
後世真正的大紅袍母樹茶葉,根本就是有價無市,就算是你花一百萬,別說買,能讓你看看就不錯了,那都是特供之物,只有少數世界上最頂尖的人物才能喝到。
未央的爺爺曾經得到過一兩,如獲至寶,尋常人都不讓看,就連他自己,也只是偶爾拿出來聞一聞,不捨得喝,據說是中華總理贈送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既然這個時代大紅袍還沒被發現,未央怎麼可能放過?
可惜的是,李尚慕派去的人並未發現大紅袍,也是,大紅袍母樹,總共只有四株,生長的地方又刁鑽無比,根本就不是輕易能找到的,未央尋『摸』著,有空自己去找,找到了就藏好,實在不行花錢把山頭買下來,以後就屬於自己了,一想到絕世無雙的大紅袍以後就特供自己一人,未央不由一陣心熱。
炒茶怎麼做?未央自然是知道的,他把用具與炒茶的過程仔細的寫了下來,交給了李尚慕,千叮萬囑一定要嚴謹從事,不允許方法洩『露』,他還打算靠著炒茶大賺一筆呢。
未央實在是太缺錢了,缺的很,尤其是那兩千匹弗里斯蘭馬,養馬的費用昂貴無比,弗里斯蘭馬不同於阿拉伯馬,阿拉伯馬還算是好養的,弗里斯蘭馬不同,這種馬『毛』發濃密,必須得經常沐浴,還需要打理馬蹄、馬腿、馬尾等各個部位,甚至還需要經常消毒,他們的食量更是驚人,是阿拉伯馬的三倍有餘,而且屬於那種必須得吃營養豐富的飼料,不然根本就供應不上它們龐大的消耗,而且弗里斯蘭馬散步騎行的時候動靜特別大,兩千匹馬動起來地動山搖,時間長了根本就瞞不住人,只能把周圍十里之地全部買下來,把周圍的居民遷走。
這都需要錢,數額巨大的錢,未央雖然有幾條來錢的路子,但是都不能長久,畢竟那是用來羈縻鄰國的手段之一,所以茶葉的利潤,就至關重要,最起碼在其他產業能現於光天化日之下之前,茶葉的秘密,必須保住。
於是未央帶著小賀與小杜兩個僕役親自去做炒茶。
炒茶主要有:萎凋、攤晾、搖青、做青、殺青、『揉』捻、烘乾、『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鮮葉喪失水分的過程。其標準為新梢頂端彎曲,第二葉明顯下垂且葉面大部分失去光澤,失水率約為10?萎凋時,將鮮葉置於谷席、布墊等萎凋器上,攤葉厚度1~2kg/m2。陽光強烈時要二曬二涼,曬青程度以葉面光澤消失,青氣不顯,清香外溢,葉質柔軟,手持茶梢基部,頂葉能自然下垂為度。
做青是形成茶葉品質的重要階段,是一個繼續萎凋和發酵相結合的過程,其技術『性』極強,一方面促使多酚類化合物發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進行速度。做青時要以特有的手勢搖青。將水篩中的涼青葉不斷滾動迴旋和上下翻動,透過葉緣碰撞、摩擦、擠壓而引起葉緣組織損傷,促進葉內含物質氧化與轉化。搖後靜置,使梗葉中水分重新均勻分佈,然後再搖,搖後再靜置,如此重複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質特徵。搖青次數和時間,視青葉的變化(香型與葉『色』)而定,俗稱“看青做青”。在後半階段,必要時輔以“做手”,彌補搖青不足。“做手”乃甩雙手左右將葉互碰,反覆數次,但不可使勁用力,動作力求自然。一般搖青規律先輕後重,靜置時間先短後長,多搖少做。優質原料,則只搖不做。以葉面呈亮黃『色』,葉緣呈焦枯『色』,近葉緣之葉內呈淡黃『色』,靠近主脈及葉柄處呈淡黃綠『色』,俗稱“三節葉”為做青葉的理想狀態。
殺青是結束做青工序的標誌,是固定『毛』茶品質和做青質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採取高溫破壞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葉的繼續氧化,同時使做青葉失去部分水分呈熱軟態,為後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礎條件。其殺青標準:葉態幹軟,葉張邊緣起白泡狀,手『揉』緊後無水溢位且呈粘手感,青氣去盡呈清香味即可。
『揉』捻是形成茶外形和影響茶葉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時應做到:殺青葉需快速乘熱『揉』捻,以便達到最佳效果;『揉』捻過程掌握先輕壓1~2次,即採用輕-重-輕。初『揉』後即可投入鍋中復炒,使茶條回軟利於復『揉』,又補充殺青之不足。
巖茶“走水焙”在一個密閉的焙間中用培籠進行。在各個
《執宰大明百度百科》 第68章 大紅袍的野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