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1章 講道理 (第1/2頁)

天工造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曾鞏也說不上自己是倒黴還是幸運,倒黴的是,無緣無故被人暴打了一頓,幸運的是,見到了幾乎是開天闢地以來,最大的祥瑞,足以讓億萬黎民無飢餓之虞的糧食,這不是天大的幸運是什麼?

本來曾鞏只是來登州蓬萊閣,會一會幾位好友罷了,沒想到竟然見到紅薯與玉米,從剛開始的質疑與不屑,到現在的心悅誠服,曾鞏整個人都昇華了。

他看了看身邊的這位傳說中把玉米與紅薯引進來的未央未二郎,長得很清秀,甚至有點英俊,身形修長,有一米六左右,微微顯得有些削瘦,穿著一套短衣短褲,正是蓬萊最近最流行的款式。

尋常十二歲的孩子這個年紀在幹什麼呢?曾鞏神情恍惚,他被稱為神通,十二歲的年紀,也不過是做了幾首狗屁不通的詩詞,唸了一肚子之乎者也,但是眼前的少年,卻創造了一個奇蹟,一個讓天下百姓都要感念千古的奇蹟。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曾鞏是個務實的人,這與家學淵源有關係,曾家不想別的世家,他們很看重弟子的務實能力,曾鞏上書歐陽修並獻《時務策》,此後,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結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經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

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此時的曾鞏自負滿腹經綸,進士什麼的,還不是唾手可得?

務實的人,對於世事看的就清晰一些,比如未央,曾鞏來到蓬萊之後,聽說的最多的,便是這位未二郎,什麼巧施妙計讓風雅閣起死回生,什麼良善愛民之類的,林林種種,多不勝數。

最多的便是未二郎家的工匠,這些工匠薪水之豐厚,讓曾鞏很是側目,當然,這也是愛民之舉,人家好歹也是武翼大夫。

未央看著神『色』不屬的曾鞏,笑呵呵的道:“子固兄,還有什麼疑問嗎?”

曾鞏鄭重的躬身施禮,施的竟然是弟子禮,他覺得面對如此大才,就算是怎麼禮遇都不過分。

“未先生,學生今日所見所聞,當真是振聾發聵,不敢當先生稱呼為兄,先生叫我子固便可。”

未央翻了個白眼,但凡有才能的人,都是倔驢,比如范仲淹、比如王安石,在歷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倔驢,王安石還有個“拗相公”的外號,為人剛直,如同神劍一般,可以劈開重重『迷』霧,可惜的是,神劍可以傷人,也可以傷己!很不幸,王安石這柄神劍,傷了大宋的根基。

不過面對曾鞏這種純粹的文人,未央還是很喜歡的,畢竟這是偶像啊!唐宋八大家啊!特麼還是活生生的,弄回家供著也好啊!

未央眼珠轉了轉,一肚子壞水開始不斷的冒了出來。

“子固啊!凡是知難行易,比如我們有了良種,但是卻並非有無憂了,老百姓的認知,還需要一段時間,你剛開始不是也不認為這紅薯的產量如此之高嗎?可見這天下之事,不能誇誇其談,不然就如子固一般,說起來容易,但是不親自去做,不親眼去看,怎麼會服眾呢?”

未央的意思很明白,凡新物種,讓人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不是說你出來了,大家就會急吼吼的都去種植,要是真那樣,未央覺得就不是好事,反而是災難,你想想,滿天下都種植紅薯玉米,這玩意能當飯吃是不錯的,特麼天天吃誰受得了?還得大米小麥養著,那才是正道,這玉米紅薯,災年才是真正的利器。

未央的話,讓曾鞏陷入了沉思,顯然曾鞏被打動了,他動容道:“先生真乃真知灼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學生受教了。

不過聽聞聖人有革新之心,如今朝堂之上,變法之聲日盛,待聖人下定決心變法,我大宋必定鼎盛可期,這玉米紅薯也能遍佈天下。”

未央苦笑不得,文人就是文人,看到的都是那一套,他嘆息道:“子固啊!就算是眾正盈朝,這變法也沒那麼容易的。”

曾鞏面『色』微變,當今天下,范仲淹範大人得天下之望,許許多多計程車人認為,範大人從西北歸來之日,便是執宰天下之時,到時候推動變法,當無往而不利。

“未先生的話,學生不敢苟同!”曾鞏畢竟不想惡了未央,斟酌到:“範相公得天下之望,又有變法良策,有聖人鼎力支援,天下士人搖旗吶喊,如何不能成功?”

未央笑眯眯的看著曾鞏道:“你可知市面上,米麵價值幾何?青菜價值幾何?學生上學堂,需束脩幾何?尋常百姓家,一年收入幾何......”

《執宰大明百度百科》 第71章 講道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