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問鼎逐鹿(四) (第1/2頁)
草原戰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您不必親自去。”
“非我不可。”
“實在不行,就讓我去。
不願讓您承受軍旅之苦。”
阿里斯托諾斯,馬其頓帝國皇位繼承人。
“我生在軍營,長在軍營。軍旅生涯是我的樂趣。
戰爭的勝利就看南部戰區了。再沒有人能擔負此任。
此去,一是增援前線,準備以七萬精兵擊破數眾之敵,反敗為勝;二是救我弟弟,西斯。
我們不像你們倆,在孃胎裡就學會了兄弟鬩牆。我們同根同胞,一起長大。我愛我的弟弟,從小就保護著他。
沒有人能夠傷到他。”
馬其頓帝國皇帝,波達雷里奧斯。
“沒有人能夠傷到他。”
波達雷里奧斯意識到西斯的險境,決定去救。要說還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他想加快戰爭程序。
“多麼希望征服全世界。
在我還活著的時代,在這個馬其頓兵鋒最銳利的時候。親眼所見,親自所為。”
皇帝知道,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新的軍事體制,既限制了將軍的權力,也或多或少降低了他們征戰進取的積極性。他只有再像之前的歷任國王那樣,自己率隊衝鋒在前,遵循著馬其頓古老的傳統,才能不斷創造佳績。
他開始謀篇佈局。任用親信:德雷克、傑拉德、托勒密·阿格里琴,三人攝政,協助太子主持朝綱。其中德雷克輔佐他的長子阿里斯托諾斯執政,城內禁軍作為太子直屬部隊;傑拉德輔佐次子阿里斯托克勒統領野戰部隊保衛羅馬及首都;托勒密擔任帝國丞相,是三人攝政之首。
皇帝將權力三分。令其相互監督,彼此制衡。這與後來的立法、執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形式有所共通,又不盡相同。他清醒地認識到如今的宮廷裡已分出兩派,太子與次皇子分別成為希臘派與羅馬派的代表。這樣安排,既可保護他的兩個兒子,又能保證國家穩定。波達雷里奧斯遂可以去安心地東征。
雅典娜和歐羅巴曾請求追隨東征,但是被拒絕了,理由是馬其頓軍營從不帶女眷。
她們二人已不再是從前一心追求愛情的美少女,而是變成影響力巨大的皇后和皇貴妃。正是兩大派系真正的幕後推手。
皇帝統率7萬精兵御駕親征,加上侍從及輔助人員,號稱十萬大軍。乘船徑直開往利比亞戰場。
既然其他主力大軍都在前線作戰,且預備役源源不斷地輸往前線。哪裡拼湊出這樣一支規模的軍隊呢?
他們是由“矩陣”一點一點組織起來的。這些兵源主要是來自地方的治安隊、駐守部隊中的佼佼者,只有透過考核才能轉入“矩陣”的警察部隊中。至於養活軍隊的經費則是一部分來自於財政撥款,另一部分自主解決。是不是由民脂民膏養成,無從得知。
這七萬部隊成分優良,大部分都是馬其頓人、希臘人,一部分是羅馬人。各方面素質均值得依靠,其中:
馬其頓第九軍團(皇帝親衛)三萬;
矩陣——皇帝禁軍(黃金軍)兩萬;(又稱“童子軍”,這些成員大多從小加入童貞營就開始培養,自幼便接受訓練,能夠誓死效忠。)
抽調希臘重兵一萬;
羅馬精兵一萬。
波達雷里奧斯把部隊按來源分成三部,一部、二部、三部,這些部分可合成作戰可各擋一面。
針對目前的狀況,他打算先集中使用,力爭一鼓作氣擊敗泰拉尼斯。
陣容強大,戰力鋒勁。無可挑剔。但從宏觀戰略上分析,這些兵源乃抽調治安隊或防禦戰略要地的守軍。是捉襟見肘?亦鋌而走險?
這恰好是本都國王米拉三世最盼望的。因為他的偷襲行動正是衝著這些軟肋來的。
“國王陛下!敵人突破海岸防線,港口丟了。”哨兵
“港口是生命線,丟掉如何是好?”
西斯心裡默唸,表面並無改觀,嘴角卻稍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畏難。
與泰拉尼斯拼命周旋的正面戰場已令他們焦頭爛額。皇帝調走不敗艦隊,水上力量遭到削弱。在這勝負天平左右搖擺晃動之際,本都實施的代號為“豹”的軍事襲擊行動,給了西斯致命一擊。
“是增援,來自海上的背後突破,正中軟肋。我們的防線在敵兵水陸合計之下瞬間崩塌。”哨兵
“收縮部隊,就地固守。”
西斯的軍隊失去了補給線,受到圍攻。這意味著馬其頓南部戰區陷入災
《馬其頓軍》 第201章 問鼎逐鹿(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