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7部分 (第1/4頁)

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柴榮看了看李重進、李谷、李繼勳三人,沉聲道:“你們怎麼看?朕的軍隊被一群難民打敗,難道南人還這麼能打麼?”

李重進如今風頭正盛,上前答道:“陛下,末將看來這徐皓月圖謀此事一定並非偶然,觀此人用兵,環環相扣,英山之地他定是廣佈了眼線,有當地村農通風報信,是以司超一分兵,他立時知曉,半路先伏擊應援兵馬,回頭再夜襲王彥升,最後聯合唐軍反撲司超,兩夜三戰,來回數百里地,逐個擊破,在吾軍毫無防備之下,忽施突襲……”

柴榮皺眉打斷道:“朕不是要你誇獎他,朕是問吾軍是敗於民心,還是徐皓月此人的智謀!”

李重進答道:“是敗於徐皓月智謀,假如難民沒有他的智謀,胡亂衝殺,沒有陣勢、沒有進退之律的亂民在吾軍眼前,只是一堆劈柴而已。”

柴榮鬆了口氣道:“朕果然沒錯,要讓南人對我大周不再心存狎侮,大周必須武力征服淮南各地,才能震懾唐廷!”跟著回頭看了看李谷和李繼勳,沉吟片刻道:“李谷!”

李谷急忙上前道:“臣在!”

柴榮緩緩說道:“朕命你為盛唐、廬州招討使,統兵兩萬,前去征伐盛唐、廬州,白延遇為你前部前鋒!”

李谷大聲領命,柴榮跟著看了看跪著的三將,緩緩說道:“司超、王彥升、王文昭三人各降三級軍職,仍在李谷軍中留用,隨李谷一同徵進,他們三人到過盛唐,算是熟悉地理也熟悉敵方統帥,就讓他們三人在李谷軍中戴罪立功!”司超、王彥升、王文昭三人連忙叩謝。

正當柴榮安排軍議之時,帳外有近侍奏報說唐廷遣了使者到來,商議割地議和之事。柴榮大怒,飛起一腳將面前的矮几踢倒,大怒道:“將來使趕回去!告訴唐人,朕不報盛唐之仇,誓不罷休!”他憤怒異常,滁州、揚州大捷帶來的喜悅已經蕩然無存。

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

英山,天堂寨。

徐皓月呆呆的望著桌上的幾把打製完成的白甲軍彎刀和白甲軍龍騎兵軍刀,打倒是打出來了,但聽了英蕪玉和幾個鐵匠的話之後,徐皓月很是鬱悶。

“姑爺,拿到你的圖畫之後,我便分派鐵匠房挑了十幾個鐵匠熟手,選材、鍊鐵、百鍛之法,費時十多日,失敗十多次之後,才勉強打造出來這三把彎刀和一把軍刀,若姑爺只要幾把、十幾把也不算難事,但要想大量產置,只怕是太費人力物力,而且不划算。”英蕪玉可不和徐皓月客氣,嘰裡呱啦說了一通,徐皓月算是明白了,費力打出來的彎刀和軍刀是用百鍛技法打製出來的,打造成本很高,不適宜量產。

跟著英蕪玉指著身旁匠人中一個眉清目秀的年青人說道:“他叫李慶,乃是涼州人,在周國征伐西北的時候被擄,周軍攻壽州征伐民夫,他也到了淮南,前番逃了出來,輾轉跟著難民上了英山。他本是青堂羌人,祖傳有種鍛鐵之法,或許可以改善,李慶和姑爺說說看。”

那李慶漢語說得生澀,但一字一句的緩緩說來,徐皓月還是能聽懂,“姑爺,小人祖傳的鍛鐵之法或許能大量製出這兩種刀來,但小人也曾反覆試過,用小人祖傳之法,到了這裡卻無論如何不能成功,打出的刀具脆而易折,小人也不明白這是為何。”

徐皓月聽說他是青堂羌人,這才依稀想起來,從前關注古代刀劍的時候,曾今看過西夏瘊子甲和夏國劍的記載,後世西夏的刀劍、鎧甲舉世聞名,和他們採用鍛鐵爐鼓風用的豎式雙木扇風箱和著名的冷鍛技術分不開,而且他們還佔了個大便宜,中原地區的鐵礦之內含硫等雜質頗多,但西北之地的鐵礦含雜質很少,所以冷鍛技術才能大量應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過冷鍛的記載,但放到宋朝用冷鍛技術,卻怎麼也不能成功,現在聽李慶說了,徐皓月明白這是原料上出了問題,但可惜自己的化學不是很好,如何去除鐵中的各種雜質,他卻是一籌莫展。

徐皓月皺眉嘆口氣說道:“既然這樣,只有等日後再說了。”

那李慶又說道:“還有姑爺,我也看過我們使用的弓弩,射程不算太遠,我這裡有種弓弩,假若打製出來,或可射倒兩百步以外。”

徐皓月聽了先是一愣,跟著喜上眉梢,說道:“你且說來看看。”

“我這弓弩以桑木為身,檀為叮����拋憂僱罰���礱嫜婪ⅲ�檣��課�搖9��砣�哂卸�紓�頁ざ�哂形宕紓��居鴣な�紓�Ω每繕潿�偎氖�嗖健��崩釙旎夯核檔潰骸爸皇切∪松形詞災疲�恢����

徐皓月打斷他的話,眉飛色舞的道

《白甲魚怎麼做好吃》 第5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