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1章 秦朝滅亡真相(五) (第1/2頁)

上古青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如果說獻公給秦國牌戰車踩了一腳油門,那麼商鞅就是乾脆把腳焊死在油門上,讓秦國開啟了不可回頭的狂飆之路,此前天下10版本是以血緣為主要紐帶,那麼搞多重標準,任人唯親簡直不要太合理】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意識形態中這正是禮的表現,是人間倫理之根本,孔子生於齊魯大地,那是天下10版本的第一批獲益者,在他心中,周公設計的制度當然如精神家園般美好,如果出了問題那一定是執行的人有毛病,所以,他要呼喚人們心中缺乏的仁的力量】

〈這觀點挺新奇〉

〈孔子真的是這麼認為的嗎〉

〈不知道〉

孔子晚年時期

孔子與弟子們坐在院中,天幕上傳出對孔子的另一層猜測與評價。

周圍的弟子們聽到這話後,都感到十分不滿和委屈,紛紛站出來為老師辯解道:“夫子一生兢兢業業,四處遊歷講學,傳播大道,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天下蒼生啊!天幕能如此輕易地否定夫子呢?”

然而,此時的孔子卻沉默不語,只是默默地低著頭,陷入了對自己一生經歷的回憶之中。他想起了自己曾經帶著門徒們周遊列國的日子,那時候他們歷經千辛萬苦,風餐露宿,只為了尋找一個能夠推行仁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明君。

孔子一直堅信,只要君主具備賢德和仁愛之心,那麼國家就能安定繁榮,百姓也自然不會再遭受苦難。可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他漸漸明白,單純依靠君主的個人品德來治理國家,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有時候,過於追求賢德和仁愛,反而可能導致國家無法抵禦外部的侵略和威脅。

在這一刻,孔子意識到自己過去的想法或許存在一些侷限性。他開始反思,是否應該更全面地考慮治國之道,不僅僅侷限於道德層面,還需要注重實際的政治策略和手段。畢竟,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除了有賢明的君主外,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以及強大的軍事力量來保障其安全。

而且,他無法辯駁自身所遵循推行的仁的思想,確是由周禮發展延伸而來。

周禮注重禮節,但更講究尊卑秩序,這種等級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撼動。然而,尊貴之人未必具備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而卑微之徒就算賢能卻註定只能處於社會底層。這無疑成為了周禮的一個缺陷。

假設,如果一個國家裡位高權重者多為狡黠奸詐之流,而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貧賤之人卻因身份低微受到壓制,無法施展才華,那麼這樣的國家又能夠維繫多久呢?

這樣的國家還能堅持多久呢?

想到這裡,孔子不禁感嘆道:“吾之所見,尚有不足之處啊!”

【但對於最晚跟進天下10版本的秦人來說,曾經的禮,只讓他們獲得了一個頭銜,並付出幾十代人的鮮血,至於仁?笑死,他們的祖先在跟犬戎,晉國,魏國喋血鏖兵時,誰曾講過仁?他們是靠道德走到今天的嗎?不是!在秦人眼中,戰車的車轍裡沒有道德,但弓弩的射程可以奠定新的秩序,所以人心的冷暖不可靠,外部的規矩才是硬道理。只有在這樣的國家,在這樣的歷史經驗中,商鞅所設計推廣的所有法條、律令制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弱者遵守規則,強者制訂規則〉

【商鞅變法以後,即便是近鄰,如果看到鄰居有罪,不肯告發,就會被處腰斬,如果主動告發,則可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即便是夫妻,丈夫若有罪,妻子如肯告發,就可免於被官府,籍沒為奴婢,其財產也可以不被沒收。

看到了吧?這種像極了囚徒困境的律法,在向秦國每一個村落、每一對夫妻之間滲透。鄰里之間的和睦溫情化不開律法的冷冽如冰,夫妻之間的袒護純愛,擋不住律法的嚴懲不貸,這就是秦國的第二項鉅變。

國家的治理重點從弘揚敦化內心道德向設計執行外在律法轉型】

〈依法治國〉

〈但如果鄰居妻子都不知道他鄰居她丈夫所犯的罪呢,如果這個也依未告發來算那不就是坑人嗎〉

〈誅連是直接把所有人殺了還是咋?〉

〈好像秦朝的誅三族是父親一族,母親一族和妻子一族都殺了,漢朝是殺父,母,妻包括你四人〉

〈你哪兒看到的?〉

〈忘了〉

【如果說魏國、趙國的改革還停留在選拔任用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訓練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軍事層面,相當於升級裝備,那麼秦國的變法就是一場史

《老祖宗被抄家》 第71章 秦朝滅亡真相(五)(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