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7章 百家爭鳴到底在爭什麼(二) (第1/2頁)

上古青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息三間監之亂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孔子的心中偶像,西周真正的精神領袖,史稱周公的姬旦。】

〈武王分封七十一國,有五十九國是姬姓〉

【在平叛的過程中,姬旦發現了分封制的一個巨大漏洞,本來按照周武王的理解,我把土地分給了你們,你們拿我當大哥,這是天經地義的。】

【但諸侯們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這些土地是我們自己打下來的,與你周王室何干?所以諸侯們各自為政,逐漸失去了對周王室的敬畏之心。

稍微有一點實力的諸侯都想復刻武王的操作,試著革一個西周的命。所以周公姬旦就搞出了一個分封制的20版本。】

〈這番話似乎頗有道理,武王開創了先河,也就無怪乎其他諸侯會抱有如此想法。

平心而論,倘若周朝後續的君王能夠掌控住這些諸侯,那麼周朝或許未必會最終淪為傀儡般的存在。

然而,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畢竟,權力的誘惑如磁石一般吸引著眾人,而人性中的貪慾又如同無底深淵,難以填滿。

在那個時代,各諸侯國皆心懷野心,渴望擴張領土、爭奪資源,而中央政權若要對其進行有效制約,實非易事,再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們的實力逐漸壯大,他們對於周朝王室的敬畏之心也漸漸淡化。

當中央政權失去足夠的威懾力時,諸侯們自然便開始蠢蠢欲動,試圖挑戰其權威,甚至取而代之。

如此一來,周朝走向衰落乃至滅亡已成定局,無法避免。〉

〈沒有一個王朝的王全是明君〉

【他透過固定社會等級,或者也可以說是階級,把人分成了四等,分別是王、諸侯、公卿、士大夫以及平民。】

【誒,可能還是有人要說了,西周不是還有奴隸嗎?

是的,確實還有奴隸,但在周公的這套體系下,奴隸不算是人,大家能明白這個意思吧】

〈原來階級是他們搞出來的〉

〈幸好,現在的種花家是所有兔子的種花家〉

【這四個階級的人按照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職,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周王室,諸侯、公卿、士大夫都享有一定的特權,不用參與勞動生產,他們就統稱為貴族階級。

平民階級則負責耕種土地,是社會資源的生產者,他們需要把自己產出的1/9交給貴族,並有權要求貴族提供庇護,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就這樣形成了一種平民依附於貴族的社會關係】

【這種社會關係本來是基於西周的生產方式自然產生的,但周公姬旦透過一系列的操作,把這種生產關係轉變成了一種固定的階級制度。

從此,所有人的身份都被這套制度固定在某一個社會階級】

〈直到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話本就有理!當年,那些諸侯和士大夫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無非就是因為曾經協助過周天子罷了。

但是,普通老百姓所付出的努力難道不比他們多得多嗎?無論是糧食的生產、各種生活工具的製造,無一不是出自百姓之手。

可為何到了後來的朝代,受苦受難、備受壓迫的卻依舊是這些百姓呢?這著實想不明白〉

〈而且,奴隸怎麼能不被算作人呢?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慾望啊!只是因為生活所迫或者其他原因,才不得不淪為奴隸罷了。

在古代,人口不是十分匱嗎?奴隸作為現成的勞動力,難道不應該得到重視和利用嗎?咋還不算人了?〉

〈古人想的什麼,咱也不知道。

本應順理成章之事,卻因私慾與利益之驅動,慘遭破壞、扭曲,面目全非後呈現於世人面前。

更甚者,強言此乃天經地義,若遇反抗,動輒殺戮。而後詢問眾人看法,直至眾人皆認同並自我寬慰。〉

〈這就是權利與慾望〉

各個朝代的人們聽聞此事後,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他們面面相覷,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感。

有的人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有的人則輕輕嘆息,彷彿對這一結果感到無奈;還有的人默默無語,只是靜靜地注視著前方,心中不知作何感想。

整個場面一片死寂,沒有人說話,只有那沉重的氣氛瀰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到壓抑和沉悶。

【那麼姬旦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老祖宗滅頂之災》 第77章 百家爭鳴到底在爭什麼(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