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七章 燕子來時春耕忙 (第1/2頁)

國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傍晚的時候,李大栓拿著已經統計好的種子數量來到雲逸的四合院,當看到數量比去年的二季稻還要多出五分之一時,雲逸看了看坐在一旁喝茶的李大栓問道:

“大栓叔,這一次是不是村裡人全部都準備種植新品種水稻啊?”

“是啊!就連王太婆也準備跟著種了!”李大栓感慨地說道。

是啊!現在村裡人都知道種植自己為他們提供的新品種水稻能夠掙到錢,誰又不願意呢!想想以前的河谷村,村裡人眼巴巴地種田,並不是有多愛好,而是因為無奈,是生活所逼,更是現實所迫。

在地處雲貴高原的邊緣地帶的河谷村,雖然每家每戶都有不小面積的田地,但是由於地勢偏遠,運輸成本高,再加上糧食買不上好價錢;真正願意以種田種地為生、靠田吃飯的農民絕對沒有幾個;村裡絕大部分年輕人都願意出外打工,這樣至少每年多多少少還有幾個餘錢養家餬口。

很多書上那些把種地農民稱讚的一踏糊塗的專家、教授,根本就不瞭解農田裡的農活,也沒用心或親身體驗過農作勞動的艱辛。

農民伯伯種田一畝,從犁田、到播種、再到插秧、然後施肥、再繼續治蟲、最後收割完了稻穀,把穀子拿到稱上一過,頂天了就千把來斤!

然而很多人都被電視新聞上經常放的畝產多少多少千斤的超級水稻給忽悠了。做為一個農民,你不可能像科研者們一樣,每天去盯著水稻一粒穀子一粒穀子地看,看到哪粒有問題就馬上著手解決。

至於一斤穀子,又抵幾個錢呢?農田裡的產出一年到頭又有多少收入?清楚了方方面面的東西,到最後咱們就算撇開所有的人工不算進去,就只算直接金錢投入的成本,算下來亦盈餘不了幾個錢了!

然而做為一個註定泥巴裹腿,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農民們不種這田地,又能幹啥呢?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一輩農民,也去當農民工嗎?想想也不可能,畢竟這裡還有一個叫家的地方需要守候。

今年過年的時候,村裡還在外面打工的人幾乎都回來了,都準備就在家裡好好地種地,每個人臉上也充滿了真摯的笑容;想到這些,雲逸也覺得讓村裡人種植新品種水稻無疑是一條正確的路子。

送走了李大栓後,雲逸就安排陳木幫著自己,把之前留種的水稻種子全部投放到去年挖好的浸種池子裡,並灌滿了生物活性液進行浸泡,一連忙活完五個大池子才達到了村裡統計上來水田需要的種子數量。

想了想,雲逸又在旁邊一個小小的池子裡多浸泡了五百斤的水稻種子,雖然用生物活性液足可以保證種子的出牙率,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雲逸還是決定多浸泡一些以防萬一。

這一忙活時間就到了晚上的九點,雲逸連晚飯都沒有來得及吃。

第二天一早,大栓叔和寶根叔還有蠻牛叔幾人,就到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那邊把翻耕機給開到了水田裡,這一次大栓叔做通了村裡人的工作,把每家每戶的地界都移到了道路的兩個邊上,把中間作為隔界的小田埂都全部平掉了,這樣一來以後就可以方便統一的管理。

等到忙完插秧後,再在之前道路兩邊做好地界的地方拉起一根長索,這樣就能很好地區分誰家的田地了。

春江水暖,田地裡都是忙碌的村民,這樣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大集體時代,看著轟隆隆的機械在田地裡來回移動,而機器的後面是已經翻耕好的泥土。

“咿呀…咿呀…”聲響起,一群群的燕子也在空間翩翩起舞,看見已經翻開的肥泥,迅速地落在泥面上銜著一口泥巴然後快速飛起離去。

誰家春燕啄春泥。

春燕自古以來都代表了吉祥,誰家要是有個燕子窩都是小心的護來,等著來年燕子還要回來。小樓房是春燕的最愛,很多農家會在牆壁上搭出一個小平臺,讓燕兒方便建造巢穴。

更有甚者一些膽大的春燕把巢穴建在房屋內,農戶就會敲碎玻璃的一角,讓燕兒夜晚能方便飛進飛出。

也有那初生的小燕兒試飛,掉落在院子裡,農戶就會小心翼翼的捧著在放回窩裡。

反到是鴿子在村裡最為不喜歡,要是有野鴿子飛來,不出一天,就會被幹掉,鴿子喜歡刨屋頂上的瓦,漏雨了維修起來很麻煩。

“三窩燕兒都回來了?”看著啄著泥巴飛回屋簷下的燕子,爺爺笑呵呵地問著觀看燕子建窩的雲逸。

“都回來了!看樣子不只是之前三窩,今年可能會增加到四窩呢!”雲逸也笑呵呵地說道。

每年的這個時候,

《我的酒量朋友圈配圖》 第九十七章 燕子來時春耕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