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功了。這有一大部分是由於日本人願意學習與願意將國家再度建造為受人尊敬的國家。這也受到下列事實的幫助:美國政府的佔領政策意味著,它主要不是要懲罰,讓日本陷入癱瘓。這是日本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建設階段,讓日本處於健全的地位,繼續沿著恢復大國地位的道路行走。
第三節 日本第一(1)
日本沒有浪費美國給予的經濟機會。自從明治時代以來政府在經濟上扮演指導角色,而它繼續如此。經濟增長太重要了,不能任由市場力量與私人利益去操縱。
1949年由商工省發展而成的通商產業省(經濟部),扮演尤其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行政指導”。通產省官員與工業領導人士定期開會,擬定政府、官僚及大企業都同意的廣泛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投資與發展有成長前景的部門、保護主要工業以及理順不再有投資價值的部門。
雖然通產省角色的實際技術有效性被誇大(一個出名的例子是20世紀50年代索尼公司初創時期通產省未能支援該公司),但它有重要的象徵作用。這一角色指出政府與工業之間的親密關係,工業領導人士願意傾聽政府意見與考慮國家利益。這很像明治時代的形勢。雖然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多少規劃其經濟並希望指導經濟發展,日本經濟尤其有規劃比純粹市場力量佔優勢的特色。以經濟學家的術語來說,它與其是市場理性的,毋寧是規劃理性的,與其是自由放任的,毋寧是被控制的。
20世紀50年代優先的是發展重工業,尤其鋼鐵且包括諸如船隻與重機械等產品,標語是“重、厚、長、大”。60年代的新焦點是知識與科技較密集的輕工業,諸如電氣產品與照相機,標語變成“輕、薄、短、小”。當然,這不意味著重工業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絕非如此,造船業尤其繼續增長。結合鋼鐵與科技的車輛生產,在20世紀60年代也加速進行。
以勞工僱用來說,第二產業(大多是製造業但也包括建築業)從1950年的22%增加至1970年的35%。對比之下,基礎產業,尤其農業,從1950年的48%減少至1970年的約18%。顯然焦點放在製造業生產增加,但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興起不應忽視。第三產業在日本經濟中一直很重要,而事實上在本時期它僱用的勞工比第二產業多,從1950年的30%增至1970年的48%。
消費型別也有其標誌性詞語。20世紀50年代有“三寶”——收音機、摩托車及縫紉機。60年代初期,“三寶”變成電冰箱、電視及洗衣機。60年代晚期是“三C”的時代——汽車(car)、彩色電視機(color TV)及冷氣機(cooler)。日本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多物品,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與1973年之間實際工資增加了兩倍。
以國民生產總值來度量,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增長相當平均,每年增長約9%。這在20世紀60年代初略微增加至10%左右,然後在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初增加至超過13%。這就是說,在佔領期結束與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之間,日本經濟每年平均增長超過10%。至石油危機發生時,日本已經是經濟強權。日本是全球第三經濟大國(次於美國與蘇聯)、第一大船隻生產國、第三大鋼鐵生產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國(至20世紀70年代結束時成為最大生產國)、第一大收音機與電視機生產國等等。
日本令人注目的戰後經濟增長,常常被稱為“經濟奇蹟”(有些人指稱它是“第二次奇蹟”,第一次奇蹟是明治時代的經濟增長)。但它是有原因可辨的——事實上有幾十個原因,雖然這些原因都集中在一起可能也是奇蹟。這些原因有的已經討論過,有的值得進一步討論,而有些原因無法在此詳細討論。美國也在好幾項原因中佔顯著地位。一般而言,主要原因包括(未按任何優先順序排列):
⊙美國/佔領當局建設性的政策,諸如恢復財閥與放棄賠償支付(以及將沒收來的機械交給中小企業);
⊙美國/佔領當局的財經建言,例如顧問約瑟夫·道奇的建言;
⊙美國/佔領當局的財經援助(佔領期間共提供20億美元);
⊙美國在朝鮮戰爭期間的採購;
⊙美國對日本提供的安全保護,使日本的軍事支出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遠比大多數國家低;
⊙美國的善意(至少直至20世紀70年代);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節 日本第一(2)
《日本幕府小史》 第2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