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跨海視察 (第1/3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淳熙十七年十一月初九,晴天,趙抦的專用安全橄欖船又開航了。這次不是去往臺北,橄欖船出了港口,前面是一艘戰船開路,後面跟了三艘護衛戰船,其中的一艘赫然便是趙抦屬下唯一的鐵甲戰船,說是鐵甲戰船其實有點誇張,不過這艘船的表皮的確蒙上了一層鐵皮,放在這個年代,稱之為鐵甲戰船似乎也沒有人計較。
茅庚此刻就在橄欖船上,此刻側門是開啟的,可以瞥見門外的海天,但這種船過分追求安全性的後果,就是視野大大受限,使得眾人毫無心思欣賞一路的海景。
趙抦這是前往呂宋島視察,除了拉上了茅庚,同行的還有陸九淵、葉適、盧易見和劉過,趙抦還差點將朱熹也拉進視察團中,不過朱熹這段時間正忙於格物,實在無法同行,趙抦這才作罷。
茅庚作為特首,本來事情極多,但要說連出個差都抽不出時間,那也不是事實。何況有老丘留在特區,沒有什麼事不能處理,儘可放心。茅庚心說,自己這個當領導的,領導風格也是時候轉型了,過去一直是事務型領導,以後咱得學會當甩手掌櫃。
趙抦拉這麼些人一起前往呂宋,自然是圖個熱鬧。
一路上少不得閒聊,話題多半便是宋軍這次跨海遠征呂宋。而說到這次遠征,就不能不提熱氣球擲彈戰術的大獲成功。
“易生啊,這個陳---陳佩詩倒是一個敢戰又多謀的勇將,當然,造出熱氣球,首功還是你茅易生。”
陳玉傑一開始想用“佩斯”的表字,穿越眾當中立馬就有人給否了,做人不能這麼惡趣味嘛,結果就改成了佩詩,表字有點女娘的味道。趙抦覺得這個表字太過雅緻,跟武將有點不沾邊。
茅庚當著小盧的面,哪敢居功,這熱氣球實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因而順嘴就說道:
“這熱氣球之事,不值一提,要說起來,象山先生督造手雷炸彈可謂居功至偉,這一年多來,手雷、地雷、各式炸彈門類齊全,而且威力大增,正是有了這些威力大增的炸彈,才有高空轟炸之奇功。”
茅庚這一番表揚,讓陸九淵感覺有點汗顏,連忙道:
“易生休提我陸某之功,倒是應該說教訓,從此次西征所用手雷效果來看,還是易生說的對,手雷不宜再用陶瓷外殼和紙質外殼,事實證明,一個易損,一個易潮,陶瓷外殼手雷不便儲存攜帶,紙質外殼手雷極易受潮,行軍作戰,鐵殼手雷才是不二選擇。陸某慚愧,因陸某之故,致使陶瓷手雷誤爆,此乃深刻教訓。自此之後,陶瓷手雷和紙殼手雷一個也不能造,只造鐵殼手雷。”
話說這一次西征,遠不是就在地頭的臺灣掃蕩行動可比,正好考驗武器的運輸攜帶效能。事前絕對沒有料到,在這次遠征中損壞的陶瓷手雷竟然高達三成之多,尤其士兵們從繩網上攀援下船的時候,隨身所帶的陶瓷手雷一不小心就撞碎或者擠碎了,最悲催的一個士兵在攀援過程中不小心弄響了陶瓷手雷,造成一死三傷,使得士兵們對使用陶瓷手雷心生抗拒。原本陸九淵很是看重陶瓷外殼手雷,原因是陶瓷手雷惠而不費,爆炸的威力還不輸於鐵殼炸彈,所以造出來的陶瓷手雷不在少數。然而經過這一次遠征下來,事實勝於雄辯,陸九淵也不得不承認,看來造手雷還真不能偷工減料。
盧易見心中暗笑,心道陸九淵在節省成本上簡直跟自己的老爸好有一比,年紀大了之後,估計都愛琢磨省錢之道,在這一點上,無論古今,都沒什麼區別。不過,不能不說,這年代生鐵產量還是太低了,手雷這種消耗品用生鐵來造貌似真的很敗家,所以,陸九淵的出發點就更能夠理解了。象山先生咱也是要搞好關係的,咱不妨順毛捋一捋:
“象山先生,依我看這陶瓷手雷也不是不能用,終究造價低廉,若能妥善運輸妥善攜帶,陶瓷手雷、陶瓷地雷亦能物盡其用。聽說奪得攻城首功的那個姓秦的勇士,就很是喜歡用陶瓷手雷的,要不是他在扔鐵殼手雷的時候覺得那鐵殼手雷精貴,一時捨不得扔,沒準還摸索不出來凌空爆炸的竅門呢!”
盧易見這麼一說,趙抦也附和道:
“期安說得不錯,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眾人的一片笑聲中,陸九淵搖搖頭,只有苦笑。
笑過之後,劉過面帶神秘地說道:
“我聽說這次用上了一種新的猛火藥,威力翻了好幾倍,是這樣的麼?”
劉過是趙抦指名隨同前往呂宋採訪報道的,而劉過在特區也算是訊息靈通人士,不過他的訊息來源駁雜,很難說得上準確。
趙抦笑道:
《大宋東京夢》 第二百四十三章 跨海視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