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元三年(前138),漢中城固(今陝西漢中)人張騫以郎官身份勇敢應募。武帝很欣賞張騫的膽識,當即給他選派100多名隨行人員,還派了一名叫甘父(即堂邑氏之奴,故又名堂邑父)的匈奴人作嚮導。張騫第一次出使,被匈奴俘獲,羈押八年後,他與甘父逃出,到達大月氏,沒有達到結盟的目的,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歷經艱辛回漢後,將西域一些國家的地理、風俗、物產、政治、軍事等情況,報告給漢武帝,使漢朝政府對於西域有了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僅為以後溝通西域做了初步準備,而且大大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元狩四年(前119),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到達烏孫後,一方面派遣副使到大宛(今烏茲別克安集延一帶)、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諸國,以加強漢朝和中亞地區的聯絡,發展貿易往來;一方面說服烏孫昆莫,爭取烏孫東遷故地,烏孫雖不肯東遷,但在元封元年(前110)以後終究與漢朝結親通好。
張騫歸漢兩年後,其副使才陸續歸來。這些距漢廷十分遙遠的國家,透過漢使知道漢王朝的情況,有的國家就派使節同漢使一起來到長安。武帝出巡時,讓各國的使者也跟隨前去。這樣,他們更進一步瞭解了中國的情況,回國後宣傳所見所聞。從此以後,西域的許多國家便和中國建立起友好的關係,“通西域”便在這時正式開始了。武帝又繼續派出許多使者到西域各國,每年多則十幾次,少則五六次。每次多達百餘人以至數百人。比較遠的如安息、奄蔡、條支(即大食,今伊拉克)諸國,都有中國使者的足跡。
漢朝對西域的戰爭張騫死後,絲綢之路上也時有險阻,尤其是來自匈奴的破壞。姑師和樓蘭兩國,正當漢通西域的要道。元封三年(前108),武帝派趙破奴和王恢統兵數萬,征伐兩國,樓蘭王被擒,樓蘭成為漢朝的藩屬;姑師也兵敗國破,於徵和四年(前89)完全被漢朝征服。從此,通西域的道路暢通無阻。
為了驅逐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奪取大宛及其附近的物產,尤其是大宛產的汗血馬(這種馬速度奇快,奔跑時肩胛處流出紅色的汗珠,故名汗血馬),當時的方士對武帝灌輸求神成仙的思想,說大宛馬是“天馬”、“神馬”。加上武帝也有改良馬種的用意,所以漢武帝要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大宛。
太初元年(前104),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進攻大宛,大宛堅決抵抗,經過四年的苦戰,漢朝前後發兵十餘萬,於太初四年(前101)圍困了大宛都城,最後,大宛貴族殺死國王投降,獻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的馬3000匹,漢軍才罷兵回師。
漢軍相繼擊破樓蘭、姑師和大宛,引起西域極大的震動。尤其征服大宛後,漢朝影響愈益擴大,蔥嶺以東的西域諸國,相繼派人來漢朝朝貢,或以子弟為質子留居漢朝。漢武帝還先後以宗室女細君和解憂嫁給烏孫昆莫,建立了友好的和親關係。為了使者往還方便,漢廷在敦煌至鹽澤(今羅布泊)之間,沿途設定驛站,修築烽燧亭障,還在輪臺(今新疆輪臺東)、渠犁(今新疆庫爾勒一帶)等地屯田,屯田士卒最多達60餘萬人。漢朝又在那裡置使者校尉,以處置漢在西域諸事。
漢武帝時期“通西域”開闢絲綢之路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張騫通西域後,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包括冶鐵、鑿井術等,相繼在西域得到推廣;精美的手工業品,如絲綢和漆器,也傳入西域各地。西域的許多物產,如蠶豆、黃瓜、大蒜、胡蘿蔔、葡萄等植物及駱駝、驢、汗血馬等動物,也在此時或以後輸入中原。尤其中原人民與西域各族人民聯絡的不斷加強,對統一的多民族的西漢王朝的形成與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邊事上:大力開發
漢武帝時期,漢王朝向南方、東南、西南和東北地區開邊拓疆,大力開發,成果極其巨大。
經略三越我國南方及東南沿海的越人居住區,在秦朝時已被統一併設立了郡縣。秦末農民起義爆發時,當地官吏和貴族分別建立了政權。漢初以來,共有三個政權,即東甌(治所在今浙江溫州)、閩越(治所在今福建閩侯縣)和南越,合稱“三越”。南越由趙佗所建,此前已述,而東甌和閩越在秦末稱東越,佔有今浙江和福建地區。
建元六年(前135),閩越王郢出兵進攻南越,南越王向漢廷求救。漢武帝派王恢和韓安國率兵分兩路伐閩越。閩越王郢的弟弟餘善懾於漢軍的強大,與宗族合謀共殺
《正說漢朝二十四帝下載》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