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何樂而不為啊,就要重新設計,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需要的好教練機。”
都同意這個教練機重新設計,那就好。於總師不想多說什麼,接著說下去這個重新設計到底該怎麼設計才合適。
“首先這個現在的機頭進氣必須改了,不僅如此恐怕整個機頭部分都要做大手術,進氣道改為兩側進氣,飛機頭部空出來可以安裝雷達裝置,座艙抬高,擴大飛行員視野,特別是後座的教練座位必須要抬的比前座高,現在殲教七在這方面就是相當不合適的。”
說了1進氣道的修改,現在就又要說機翼選型了,要實現較好的低空效能有很多種翼型,但是最適合的翼型卻是隻有一個。
“我們要實現良好的低空效能就必須要在機翼上下功夫,首先機翼的厚度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但是這遠遠不夠,為了達到指標我們必須要改翼型。現在有很多方案都可以實現這個要求,但是我認為在三角翼的基礎上使用雙三角翼是改動最小的一個方案。”
雙三角翼在七八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流行的設計,幾乎好多經典的飛機都有過這種設計方案。
陣風戰機早期提出方案設計的時候就有了雙三角翼的設計,南斯拉夫的新型戰鬥機方案也是採用了雙三角翼佈局,不過在最後卻都改用了鴨式佈局、或者就是直接整個專案下馬了。
唯一實際製造出來採用雙三角翼的戰機只有薩博公司的薩博35龍式戰機、以及後世共和國成飛公司的殲七後續戰機殲七E。
現在於總師提出的雙三角翼佈局,在83年正是國際上對雙三角翼最狂熱的時候,雙三角翼的採用自然也就無人反對了。而且從技術繼承上來說這個是最合適,也是最簡單的。
說完這些,對於氣動的修改也就說的差不多了,大概說的就是楊輝上次畫出來的山鷹教練機的氣動外形,這個是於總師對楊輝提出來的氣動佈局的肯定。
“好了,我個人對於氣動外形的修改就談到這裡,其它的地方我覺得為了降低研發風險還是不用做大的改動好了。大家若是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可以提出來,一起參考一下。”
於總師說完了他的想法自然還有其他的人有自己的想法,這次來帝都的不僅有設計所的,還有製造廠的。
雙陽廠的廠長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於總師這個採用兩側進氣的話改動是不是太大了,我們可不可以採用下頜進氣的方式,這樣飛機的修改將會更加簡單。”
第九十八章:也許會更好
下頷進氣
這個新提出的進去道佈局方式顧名思義:就是把進氣道的佈置採用類是機腹進氣,不同點在於進氣道的進氣口從機腹前移,到了雷達罩下方靠後的位置。後世大名鼎鼎的F16機腹進氣道,實際上早期方案論證的時候也是採用保守的下頷進氣道的設計,機腹進氣道就是下頷進氣道的進一步發展的產物。(關於下頷進氣道具體的參考,可以看一下美製A7攻擊機A8戰鬥機,以及國內的殲七新世紀大改方案殲7mf)
下頷進氣道的運用相當之早,要算的話二戰中的一些活塞是戰鬥機氣冷進氣口就是最早的下頷進氣道原型,真正開始在噴氣式戰機上將下頷式進氣道運用起來的,還要算是1957年開始服役的美國海軍艦載機戰鬥機F8十字軍戰士。
八十年達下頷進氣已經不再受到人們的追捧了,但是現在要採用這個下頷式進氣道在新教練機上其實也是很合適的。
為何要這樣說呢,下頷式進氣道的氣流可以向機頭進氣那樣一直從頭到尾比較順溜的進入到發動機,在採用了兩側進氣的方案中,要保證訓練殲七飛行員,必然就要保證較為優秀的超音速效能,這就要考慮到超音速面積率,而蜂腰式機身就是必須的。
由此就帶來了一個麻煩,蜂腰式機身的考慮,使得采用兩側進氣的進氣道在吸取了氣流後,會馬上有一個急劇的向機體內收攏。這樣是的很不利於氣流的平穩流通的,會有較大的折彎的情況下,氣流有有很大的可能會產生小的渦流,空氣來流中帶有渦流是絕對不利於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有興趣的可以去找到殲教9山鷹的圖來看一下,從下面看看山鷹的進氣道就明白了)
楊輝知道後世的殲教九採用兩側進氣的原因:第一:國內在對殲七的改型中,對兩側進氣研究比較深入;第二:來流中有小的渦流在實際使用中可以採用一些特殊辦法梳理一下就好了;第三點就在於山鷹使用的渦噴13發動機有較為優秀的喘振裕度,發動機抗畸變能力比較強。
《熬鷹人》 第5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