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深感震驚”。袁世凱被解職後兩小時,美、德、英等國的駐華大使在英國使館召開緊急會議,商議採取統一行動;次日,各國大使再次在美國使館開會。德國外交部甚至宣佈,鑑於中國局勢不明朗,德國將推遲從中國撤回遠征軍的計劃。國際上的媒體報道和評論了此事。《紐約時報》評論說,袁世凱被解職後,中國將會發生更多的“革命暴動”;《泰晤士報》指出,清廷解職袁世凱的公告冷淡無情;《芝加哥每日論壇報》認為,袁世凱被解職標誌著中國的新政(改革)將就此停滯……

外國人的判斷並沒有得到印證。被解職的袁世凱並沒有利用自己掌控的政治和軍事勢力向清廷發難,而是“溫順”地回到了河南安陽的洹上村,過起了“煙蓑雨笠一漁舟”的賦閒生活。他還將自己披蓑衣、戴斗笠,悠然垂釣的照片送到上海的《東方雜誌》去發表,目的當然是向朝廷表態:我老袁很享受這種優哉遊哉的賦閒歲月。

實際上袁世凱是在韜光養晦。他知道,當年的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不得已而選擇隱居,隱居的地點就是洹上村。三年後,商王親自到洹上村禮請伊尹回朝。在內心深處,袁世凱是以伊尹自比的。他為自己的“垂釣照”寫了兩首詩,名為《自題漁舟*二首》,其中的一首是:“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另外,他在1909年還寫了一首《登樓》:“樓小能容膝,簷高老樹齊。開軒平北斗,翻覺太行低。”這兩首詩明明白白地道出了他身雖隱居、心雄天下的心態。

袁世凱果然等到了機會。兩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清廷不得不請袁世凱重新出山。這次,他坐收漁翁之利,一面逼著清帝退位,一面與革命黨討價還價,為自己謀得了大總統之職。看來,袁世凱在人生低谷時所寫的勵志詩並非虛妄。

同樣是在1909年,22歲的蔣介石正在日本士官預備學校讀書,他也寫了一首詩《述志》:“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作者的志氣亦為不小,“東來志豈在封侯”,後來的蔣介石成了“委員長”、“總統”,地位遠在“封侯”之上。

還是在1909年,年僅16歲的毛澤東離開家鄉,外出闖蕩。離別之際,他給父親寫了一首詩《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詩中的那份志向、那種決絕絲毫不遜於前人。毛澤東後來成了新中國的締造者,其業績婦孺皆知,不必贅言。

中國古代有“一詩成讖”的說法,三位大人物在1909年都寫下了勵志詩,他們後來都實現了自己的志向,他們的詩成了“讖語”。僅從這一點上看,1909年就顯得很特別,因為此後中國幾十年的命運,都與這三個人密不可分。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民國時期的“封口費”

利用“封口費”來收買新聞記者,以達到“有償新聞”和“有償不新聞”的卑劣目的,這樣的事情“古已有之”。遠的不說,僅民國時期就出過好幾起。

1915年,袁世凱要復辟帝制,為了取得輿論的支援,派帝制分子、《亞細亞日報》總編薛大可帶30萬元鉅款去上海“運動報界”,同時還派人到廣州去賄賂報紙和報人。當時,北京的《國華報》、《國權報》、上海的《大共和日報》、《時事新報》、長沙的《大公報》、廣州的《華國報》都接受了袁世凱的賄賂。被派到廣州收買報紙的人,到達廣州後,對廣州各報館每家每月一律送銀元“三百”(摺合現在人民幣約萬元)。對報紙發行人、編輯、記者也大加籠絡,發乾薪、送宣傳費、給紅包等等。那些接受了袁世凱賄賂的報紙和報人,其論調便以籌安會的意志為轉移,頌揚袁世凱的“雄才大略”,隨後又聲討反袁的蔡鍔將軍。

當然,真正的新聞人是不會被金錢收買的。袁世凱曾派人攜15萬鉅款賄賂著名報人史量才和他執掌的《申報》,遭到了史量才的斷然拒絕。史量才拒絕之後還在1915年9月3日的《申報》上以“答讀者問”的方式刊出《本館啟事》:“有人攜款十五萬來滬運動報界,主張變更國體”,“所有館中辦事人員及主筆等,除薪水分紅外,從未受過他種機關或個人分文津貼及分文運動。此次即有人來,亦必終守此志。再本報宗旨,以維持多數人當時切實之幸福為主,不事理論,不尚新奇,故每遇一事發生,必察真正人民之利害,秉良心以立論,始終如一,

《故紙的圖片和功效》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