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72年12月1日,李小龍的恩師、一代詠春拳宗師葉問在香港逝世。
1972年12月22日,《猛龍過江》首映。首輪公映總收入5307000元。再次重新整理此前由《精武門》保持的香港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1973年,被香港權威的報紙《華僑日報》評選為年度“十大影視紅星”。
1973年2月,由美國、香港合拍的大型功夫片《龍爭虎鬥》香港開機。
1973年2月17日,李小龍與美國空手道冠軍鮑勃·沃爾在拍攝《龍爭虎鬥》裡的一場打鬥戲時,被沃爾手中用作道具的破酒瓶意外割傷右手的三個手指,縫了12針。
1973年4月,《龍爭虎鬥》封鏡。
1973年5月10日,李小龍在為《龍爭虎鬥》英語版配音時暈倒在嘉禾片場,被送往浸會醫院急診室,隨後轉入九龍聖德勒撒醫院作深入觀察。
1973年5月25日,攜帶聖德勒撒醫院的診斷報告,飛往美國洛杉磯作進一步全面檢查。
1973年7月5日,在嘉禾片場試片室與《唐山大兄》、《精武門》兩片的導演羅維發生口角以至衝突。羅維報警,警方到場調停。
李小龍年表(4)
1973年7月20夜,李小龍在筆架山道碧華園女影星丁佩家中再次暈倒,被送往伊利莎伯醫院急救,當晚11點30分被宣佈死亡。翌晨,訊息傳出,震驚了香港和世界。
1973年7月25日,李小龍遺體在九龍殯儀館出殯,香港市民萬人空巷。
1973年7月30日,李小龍遺體在美國西雅圖位元沃夫殯儀館舉行第二次葬禮,隨後在西雅圖湖景墓園下葬,李小龍生前親友與高足詹姆斯·科本、史蒂夫·麥昆、丹·伊諾山度、木村武之、李振輝、秦彼德等為李小龍抬棺送別。
1973年8月29日,影片《龍爭虎鬥》在洛杉磯好萊塢中國大戲院隆重首映,再次引起轟動。
1973年9月24日,香港荃灣裁判署第二法庭,經過六天的“死因研究”後,由陪審團對李小龍的死因進行了最後裁定——“死於不幸”。
後記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團結出版社史汝勤先生的極力促成,沒有您的慧眼和辦事效率,書不會這麼快便出版;感謝王華女士長期以來對本書的支援,沒有你就不會有本書的面世;感謝王建國先生和王爽小姐,你們對本書的圖片支援是酷熱天氣裡的一抹清涼;還要感謝以下“編委會”成員為本書付出的努力:何明敏、藺啟、劉波、黃海龍、何建湘、黃樂、陽海濤、朱良英、何仁初、彭雪、侯羅平、張蘭等;感謝好書坊的周曉,你為本書的整體設計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和時間;感謝北京體育大學的盧賢勝先生,你為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借了很多寫作資料;感謝各地的“龍迷”,你們對李小龍的狂熱是本書的緣起;感謝我的朋友周子俊先生,感謝團結出版社的相關工作人員。
一本書自有自己的命運,一旦誕生便不再屬於作者。經歷過季節的冷暖和人世的變幻,終有些許東西沉澱於我們的內心。飛揚與落寞,艱辛與得失,閱讀與寫作,都且由它去,如各人飲水,冷暖自知。
張小蛇
2006年7月
。 想看書來
龍之魂(1)
在西方,提起中國功夫,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個名字,那就是——李小龍!這位只有33歲短暫人生的傳奇人物,《時代》雜誌將其列入“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個人”,英國電視臺Channel 4將他列為“歷史上最偉大電影明星”之一;他曾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被全世界一致公認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一位藝人像李小龍一樣;在逝世那麼多年以後仍被人如此關注和廣泛地紀念。不可否認,從李小龍1973年7月20日離開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天開始,李小龍的追隨者就已經就開始了對這位功夫皇帝各種形式的追憶和紀念,這種紀念的狂熱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減半分,相反,全世界大規模、有組織和自發的紀念逐漸演繹成了一個神話,一個龍的神話,一個不可複製的神話!
2005年11月27日,香港尖沙咀東部海濱的“星光大道”上立起了李小龍銅像。
《李小龍的功夫造詣》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