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部分 (第1/4頁)

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看看,殿下智謀能蓋天下,您這早已施過的小計,何用老臣當策謀略高獻上。”

李弘拍膝而立:“嗯,該用他的矛,去刺她的盾。”

裴炎向前靠攏:“你母后若是招降納叛……。”他為自己無能杞人憂天狀態暗暗誘導。

李弘也靠向前:“小王我就去禮士下賢。”

“她是國母皇后,不能隨便遠離深宮禁地。”

“我是東宮太子,可以隨意親臨招賢館驛。”

“凡是她賞識器重的人才……”

“我一概額外抬舉,重用!”

“她若暗施小恩小惠……。”

“我就公然重賜重賞。”

“對對,凡是名士都好聲名!”

“哪有才子不愛錢財!哈哈哈……”

裴炎也嘿嘿而笑。笑若自愧無能,敲敲腦袋

李弘向眾人一揮手,指著珍果美食:“吃,今朝大家一起吃!”

眾人圍上前各取所需。

說書人笑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丘之貉,方能共食其美食呀。 。。

第六集趨炎附勢投權貴

說書人承前啟後地評敘:瞧,“集英聚賢”,這四個金字,是唐太宗御筆親題的。唐朝開國不久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全仗唐太宗,招賢納士,能識人才,善用人才。為此這位英明皇帝,特造了這雄偉典雅的館驛,招賢館來禮賢下士。武則天也秉承太宗遺願,集英聚賢了。是為治國安邦,還是結黨營私,只能先觀其行,由表及裡觀其心了。

說書人評敘時,由鳥瞰招賢館、宏偉壯觀的高樓飛簷下,那‘集英聚賢’的金字匾額的特寫,緩緩後拉,鏡頭環視整座典雅樸質的館驛。

主樓內外,古柏蒼松翠綠參差,小橋流碧水,繁花掩假山,亭臺閣榭散落有致,重重館舍因地組建、喬木下,灌木中,傍山依水,零零散散三五成群的文人雅士,都興致勃勃,悠遊自得喜形悅色,或閱讀、或書寫、或清談、或漫步,樹陰花叢,處處揚溢著閒清逸緻,翰墨馨香。更有一群青年文人,聚在涼亭內評議詩文,朝氣勃勃,陣陣歡言笑語四溢橫飛。

突然遠遠傳來擊罄之聲。待役四處高喊:“東宮皇太子代王殿下駕到,快到集賢樓下接駕呀!”聲聲不息,由近而遠。“東宮皇太子代王殿下駕到”呼聲,由遠而近。

頓時,寧靜的庭院肅然無聲,片刻,樓閣亭臺又人影騷動,唏噓驚歎,館驛沸騰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貧富不一的儒士,理著袍服,整著冠戴,熙熙攘攘滾湧向集賢樓去,各佔優勢地點,翹首張望,難抑激情。

稍時,笙管絲絃,古樂清音遠遠溢至,綵女歌童成雙成對,提馨香,灑清水,前導引,後護衛,族擁著八人抬的鑾閣緩緩而至。太子李弘身穿豪華便服,高坐鑾閣上,頻頻向儒士頷首致意,抬手應承。緊隨其後的是國子監祭酒,廣文館博士,和禮部尚書王福畤。

集賢樓前老少群儒,紛紛伏跪接駕。

李弘下了鑾閣。招賢館驛官跪上前奏道:“不知代王殿下駕臨招賢館,未曾遠迎,望求恕罪。”

“小王我匆匆而來,你們都不知道,哪來什麼罪呀。”邊說邊向前,親手將左右兩個老儒扶起:“平身,平身,眾位平身!”

兩個老夫子受寵若驚,激動得舉止笨拙,口中囁嚅不知所云。眾儒生紛紛起來,蠕蠕蠢動,竊竊私語,都被李弘前護後擁的氣勢,錦衣繡袍的華麗,太子冠上金玉珠寶的高貴所鎮攝,又被皇太子清秀端正的相貌,仁慈和靄的笑容而好感頓生。

李弘親切地環視了樓前恭立的群儒深情由衷地說:“父王秉承我祖太宗創立的舊制,榜外拾遺再開幽素舉。神州境內縣府褒舉,當今華夏的飽學鴻儒,忠孝義士,群賢畢至匯聚京師。聖上龍體不爽,小王我奉旨代王駕,特來慰藉諸位儒士。”

“謝吾皇萬歲,萬萬歲!謝太子殿下千歲,千千歲!”眾儒生先先後後,深捉揖,高呼喚,聲調不一,語音不齊,聲如鵲噪。

李弘和顏悅色向眾生道:“今朝君臣歡聚,效仿昔日謝靈運,桂舍以文會友,依照王羲之,蘭亭品酒抒情。主隨客便不拘小節,柳蔭花叢,飲酒賦詩,琴棋書畫,各尋其樂。”李弘說罷向曹達吩咐:“將美酒佳餚,分別送到庭院各處去。”

舍人曹達向外擊掌。太子東宮的太監侍從,抬著美酒,捧著食盒,魚貫而入……。

琴壇上,眾人陪伴著李弘,聆聽名

《逼上梁山近義詞》 第2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