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章 不同的明帝國曆史(中) (第1/2頁)

華夏鐵血軍團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算得上是新生的朱由校逐漸清理明帝國的內憂外患,但是小冰河時期這一個事情,就算是煥發新生的明廷文武,都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 也許是因為天不絕大明,在跟弗朗機人進行紅衣大炮貿易的時候,一個穿著破爛的弗朗機人用相當廉價的價格,向跟弗朗機商人交涉的徐光啟銷售了土豆以及玉米種子。 雖然徐光啟並非是專精農業的大臣,但是從這一個弗朗機人交談的內容得知,這些種子若是能夠種植成活的話,說不定會是扭轉眼下依舊逐漸不利的態勢的關鍵所在。 徐光啟覺得這樣的事情應該儘快向朱由校彙報。 於是,在沒有確定交易紅衣大炮的金額之前,徐光啟直接讓副官宋應星繼續跟弗朗機商人進行磋商談判,而他則是馬不停蹄的返回京師。 在半個月後,徐光啟風塵僕僕的求見朱由校,後者在接見對方之後,確定了徐光啟對於這些種子的重視,最終下令這些種子在皇莊內種植,並且由錦衣衛嚴加看守。 雖然朱由校並不知道他的這一個決定給這一個依舊在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帶來什麼變化,但是出於對徐光啟的重視,朱由校覺得就算是這一次種植失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而君臣兩人並不知道的是,明帝國將會因為兩種作物而發生什麼變化。 在約莫三個月之後,皇莊管事太監稟報種植的結果,讓朱由校以及一旁的魏忠賢先是驚詫很長一段時間,才急忙前往皇莊檢視收成。 在看到了超過兩三千斤的作物果實之後,朱由校以及魏忠賢對視一眼,確定了這些作物對於大明帝國的重要性。 而這一次,也可以算得上是大明帝國不折不扣的轉折點。 三年後,倉廩實且兵器充足的明廷,發動了再一次的對後金的征伐。 明軍兵分兩路,一路出山海關,取道寧遠,然後進攻渾河地區。這一路的明軍主帥是盧象升;而另外一路則是由孫傳庭率領,從登萊地區的港口乘坐水師船隻,取道皮島,會合皮島總兵毛文龍所部,從李氏朝鮮所管轄的領地,出鴨綠江,進攻遼西地區。 兩路明軍兵力總計七萬人,這一些部隊可以算得上是明軍在這幾年時間積累的最精銳部隊。 而因為上次在喜峰口慘敗,後金經歷了為期一年多的內亂。 最終,在多爾袞率領正白旗殘部向北面的茫茫雪原潰逃,阿濟格以及部分後金文武大臣在內亂之中被皇太極一派誅殺,畫上了這一次後金內亂的句號。 雖然皇太極可以算得上是以滿族八旗其中五旗對抗多爾袞的正紅旗、正白旗以及鑲白旗,但是在幾次混戰過後,後金可以算得上是元氣大傷——正紅旗以及鑲白旗幾乎被全數誅滅,多爾袞只能夠帶領正白旗殘部潰逃;但是皇太極一方的另外五個滿人八旗,同樣也是元氣大傷,甚至是他的長子,被任命為鑲黃旗旗主的豪格,也死在了跟阿濟格所率領的鑲白旗混戰之中。 可以說,接連經過喜峰口慘敗以及一年多內亂的滿清,早已經不復在薩爾滸之戰大勝明軍主力之後的輝煌。 本來在從因為內亂而南逃的漢人包衣口中知道了後金內亂,並且派遣人員確定有著一種情況之後,明廷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直接趁著後金內亂之際而發動攻勢。 不過這一個打算被孫承宗所反對。 孫承宗反對的理由有三: 其一,現在後金正處於內部混亂,一旦大明出兵,反而是讓對方內部再次團結整合在一起,這一種事情對於我們大明是相當不智的; 其二,雖說後金陷入混亂之中,但是至今所得的情報,並沒有表示後金似乎元氣大傷,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既然如此,為何不讓女真人拼個兩敗俱傷,我們完全可以漁翁得利; 其三,我們大明雖說得到了天賜神物,但是至今也不過是部分地區得到了種植,為何不等待更多的收成以及普及種植之後,才徐圖後計? 孫承宗所說的三個條件,讓朱由校為首的明廷君臣都陷入到沉默之中,不是說孫承宗所建言的三條毫無道理,反而是這三條可以說得上非常有理有據。 而這最終也導致了大明第二次征伐後金,“拖延”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完成相應的準備。 本來作為兵部尚書兼任薊遼督師的孫承宗,坐鎮山海關,負責統籌盧象升所部的糧秣以及指揮後援部隊,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加入到遼東戰場。 但是無論是後金皇太極一方,還是明廷上下,都沒有想到的是,孫承宗的後援部隊,根本沒有上場的必要: 在渾河地區,盧象升以宣化總督所部為主的明廷邊軍部隊,跟皇太極所率領的後金殘部主力對峙。 雙方在為期兩個多月的對峙之中,基本上沒有爆發什麼大戰,而是不斷派遣小規模的部隊進行滲透,試探對方的防禦薄弱環節。 但是皇太極並沒有想到的是,以鑲紅旗為主,再次重整的正紅旗旗主代善以及鑲紅旗旗主薩哈廉,先後在遼西跟孫傳庭以天雄軍為主的另外一路明軍交戰,然後

《鋼鐵雄心:時空征途 華夏鐵血軍團長》 第3章 不同的明帝國曆史(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