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七十一章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第1/4頁)

尼斯湖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感動!沒錯!就是感動!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有的電影,不是去看別人演戲,而是去看自己的人生。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老去或許還是個將來時,但是誰沒年輕過啊!

也因此,《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兒》一上映就席捲韓國,將大手筆的《漢江怪物》都壓制的死死的,創造了觀影人數的奇蹟。

無數人在看過電影之後,跑到網路上分享著當年自己的年少輕狂,學校裡的一切記憶撲面而來,電影就像催化劑,一針下去,眼前浮現的全是過往種種。

很多已經離開了學校很多年,已經步入中年的人,也因為這部電影,想起了自己懵懂的初戀,曾經朝夕相處的同學,各種荒唐的、搞笑的、心酸的、無聊的青春往事,統統如塵埃般浮起。

如果說《初戀這件小事》關注的只是青春期少女的暗戀心情,那麼《那些年》則關乎全部的校園記憶。

儘管影片也以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作為貫穿始終的情感脈絡,但除此之外,有關學校的一切細節,都被生動還原。

更準確的說,是高中和大學的生動還原,所以就技巧而言,這部電影幾乎等於零,就是一個個回憶片段的串聯,以男主角的主觀視角展開,節奏難免散亂,但這些都無法阻擋影片的獨特魅力,以真實到位的細節,喚起大多數人的共同記憶,配上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這片子能火成現在這樣。也是理所應當。

毫無疑問,青春片不好拍,尤其是現在韓國電影市場上,充斥著來自好萊塢的特效大片,就連韓國本土電影也開始慢慢和國際接軌了。

在這種市場環境之下。如何將創作者的個體感受,與觀影者的群體體驗結合起來,這方面的尺度把握,需要智慧與勇氣。

李俊熙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對自己催眠,強迫自己接受他就是金夏石。他在高中的時候曾暗戀過一個叫柳妍熙的女孩兒。

以至於,真實到了,等劇本創作完成的時候,李俊熙真的以為自己就是金夏石,他也真的曾經暗戀過一個叫柳妍熙的女孩兒。

正是因為真實。才讓越來越多的人,在這部電影裡面,找到了曾經的自己,也讓這部電影持續火爆。

現在,人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是去集體懷舊的,當人們早已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選擇放大那些共同經歷的細節。而自動忽略其他部分。

比如每個人都會有的外號,每個壞學生都會有的好人緣,每個班級都有胖子。每個男生都打手槍,畢業之後都各奔東西,每段初戀都無疾而終,為了國考,唸書唸到昏天暗地,進了大學。渾渾噩噩混日子,高中畢業的那個夏天。18歲出門遠行,成為記憶中最閃光的段落。諸如此類。

這些關於學校的一切,猶如夾在一根串繩上的舊相片,每一張都如此鮮活,記錄著每一個人的成長與蛻變,無聊與痴情。

如今,透過這部電影,這根串繩被瞬間啟用,隨之而來的熱烈追捧,其實跟影片本身關係不大。

人們走進電影院,就是奔著懷舊,感動去的!

金夏石也好,柳妍熙也罷,映照的都是看電影的人自己,那課堂裡坐著的,與其說是戲裡的演員,不如說是記憶中的自己。

當然,電影總歸是電影,再真實也難免有誇張之處,比如,上課打手槍,高中男生在家裡當著老媽面全.裸走來走去,這些情節看起來著實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因為有了之前的種種鋪墊,令這些不那麼普遍的現象,也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環節。

其實韓國電影一向不缺校園風,但之前那麼多作品,都不如《那些年》這麼風靡,什麼原因?

其實就是因為李俊熙所描述的這個故事更真實,更普遍,更主觀。

他以男生視角切入,卻做到了男女通吃,金夏石在柳妍熙的感召下發奮讀書,他的白襯衣上佈滿了柳妍熙戳的圓珠筆印,他在中學課本上畫滿塗鴉,他在大學跟柳妍熙分手,他躲在宿舍看a.片,直到多年後他們走出校園,斷了聯絡,再到對方婚禮上相見,這真是多少校園傳奇的翻版。

最後的最後,那婚禮上的一吻,太叫人刮目相看。

讓看電影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李俊熙的奇思妙想,夠搞,夠狠,夠絕決!

這裡的閃回恰到好處,生命不長,記憶滿滿,過去種種,此刻重來,還有什麼比這個結尾更殘酷、真實、浪漫、狗血?

整部片也因為那個吻,被再次點燃,就像打遊戲通關一樣,除了大呼過

《韓娛大前輩最新更新章節線上閱讀》 第二百七十一章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