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李學案 (第1/3頁)
韭菜東南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除了海參崴的議題,近日,刑部還有一樁大案,在朝堂引起了議論。
雖然“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在全國推廣,今年已經是第二年,但猶有士紳在反對,今年山東地區又發生了一起聚眾抗稅,衝擊官署的大案,經過山東巡撫楊廷麟的調查,山東按察使的審理,幕後主使浮出水面,乃是山東在地有名的大儒李學。
李學今年已經八十歲,面對山東按察使的審問,他毫不避讓,坦然承認,並在庭審之時,怒斥“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乃是惡政,斯文掃地,逼的讀書人不得不奮起反對。
山東乃孔府所在,孔孟之鄉,文風厚重,讀書人眾多,這些年戰亂較少,士紳受到的攻擊很小,因此,“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帶來的衝擊,在北方各省中,山東是最大的,而李學早年中舉,但因為看不慣官場腐敗,憤然辭職,回鄉教書授業,漸漸成為山東有名的大儒,門人學生眾多,他的被捕,在山東掀起了軒然大波。
很多書生上街請願,請求釋放李學。
因為事情重大,山東按察使不敢決,只能火速上報朝廷。
……
和金聖嘆一樣,自從李學被抓之後,為他求情的奏疏,就雪片一般的飛到了京師。
內閣,六部堂官,也多有為李學求情者。
所有人都想著重複金聖嘆的例子,但是人夠多,陛下最後會網開一面,饒了李學。
他們求情的理由都很簡單,那就是李學都已經八十了,老糊塗了,朝廷何必和他見識,饒他一命,更顯朝廷仁德。
但他們忘記了,饒過金聖嘆,是司法改革,《刑律》修訂之前,而且金聖嘆並不是事件的主謀。
對於眾多的求情奏疏,朱慈烺沒有理會,只告訴山東按察使,依律法處置,不得輕放。又令楊廷麟加強戒備,防止騷亂。
十五天前,關於李學的初審結果出來了。
因為在這之前,隆武帝就有詔令,刑部也有條例,對於帶頭鬧事,反對新政,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著,一律死罪。
因此,山東按察使判了一個“死”。
——首發起點,最近訂閱下降的厲害,不得不重啟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重新整理,如果是半夜,請凌晨重新整理,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
兩人都是滿頭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聽好了,本宮只問一次,但有一字虛言,必嚴懲不貸。李青山冒功,究竟怎麼回事?”朱慈烺俯視他們,冷冷問。
張勝,姚文昌雖然是劉澤清的死黨,但在帶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卻也不敢撒謊,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況當日知道真相的人極多,他們不說,自有他人會說,於是兩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將當日真相說了出來。當日,李澤清帶兵圍攻梁山,不想卻走了李青山,劉澤清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勾結軍中將領,將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勞掠為己功。
不過張勝和姚文昌卻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關係。
當兩人自白時,同樣跪在地上的劉澤清面無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過了。這個總兵,肯定是丟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認,太子找不到證據,最多就是罷職,等過了這個風口,他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到了太子身邊小聲而報,卻是中軍官佟定方。
原來精武營兩個把總隊已經悄無聲音將劉澤清的五百親兵堵在了城門口不遠處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劉澤清的親兵隊膽敢作亂,立刻就可以絞殺。
一切安排妥當,朱慈烺冷冷看向劉澤清。
“劉澤清,你知罪麼?”
事到如今,劉澤清不能不認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時豬油蒙了心,搶了李浩然的功勞,臣有罪,臣該死。但臣絕沒有派人殺害李浩然!”
都見到棺材板了,居然還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聲音冷冷道:“劉澤清虛報戰功,欺騙朝廷,著立刻拿下,押入軍中候審!”
聽到此,劉澤清大吃一驚:“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總兵,你不能這樣對臣啊……”
《崇禎十五年無防盜版本閱讀》 第1324章 李學案(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