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趙爾豐致趙爾萃述四川情形電》,同紒紞矠,頁388。
乘辛亥革命爆發之機東山再起
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湖北新軍和會黨中積蓄了雄厚的革命力量。1911年9月,在四川全境烽火連天的時候,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組成聯合司令部,預定於10月16日起義。但到9日,起義領導機關突然遭到破壞,軍事參謀劉復基、交通楊宏勝、憲兵營革命黨代表彭楚藩均被捕,慘遭殺害。革命軍總司令蔣翊武、參謀長孫武等被迫逃走。湖廣總督瑞下令關閉城門,禁納新軍各營往來,實行大搜捕。一時人心惶惶,流言四起,恐怖氣氛籠罩了全城。新軍裡的革命黨人受愛國激情的驅使,“決冒險以圖功,成敗在所不計”。①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首先鳴槍舉義,衝出營房,佔領了楚望臺軍械庫,各營士兵聞聲響應,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到三千多人,一舉攻佔了總督衙門,瑞倉皇逃上兵艦。當晚革命軍佔領武昌。次日,漢陽和漢口的新軍也相繼起義,佔領城市。12日清晨,武漢三鎮全告光復。
起義的成功,把建立政權的問題提到了日程上來。在這個革命的根本問題上,革命黨人從開始就表現得態度軟弱。他們不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卻企望得到新軍協統黎元洪和湖北立憲派首領湯化龍的幫助。湯化龍(l874…1918),當時,擔任湖北省諮議局局長,對清廷假立憲心懷不滿,立即和他的擁護者胡瑞霖等一起歸附於革命陣營,進行政治投機。經立憲派提議,黎元洪被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湯化龍自己擔任了民政部長。黎元洪(1864…1928),是新軍第21混成協協統,在革命黨人的威逼下,他被迫參加革命,開始他擔心革命不能持久,頑固地拒絕上任,直到看見革命有成功的可能時,才然就職。在黎元洪就職前,孫武等革命黨人為了領導軍政府的實際工作,成立謀略處,議決一切重大的軍政問題。根據同盟會的綱領,他們立即宣佈中國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人民;釋出檄文,號召各省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又取消苛捐雜稅,豁免本年和歷年積欠的田賦,等等。這些措施有力地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熱情。工農群眾和學生踴躍參加革命軍,支援軍政府。革命勢力迅速擴充套件到湖北全省大部分地區。
武昌起義震動了全國,革命形勢迅雷閃電般地展開。各省革命黨人紛紛發動起義響應,廣大群眾到處掀起自發的反抗鬥爭。各省諮議局的立憲派多見風使舵,轉向革命,擔任了各省軍政府都督或民政部長。地方官吏也大都不敢與革命軍公開抗衡。在大革命風暴的盪滌和衝擊下,清王朝這條腐爛的破船迅速下沉。
革命黨人佔領武漢的訊息傳到北京,舉朝驚恐萬狀。由於南方新軍大都倒向革命,清廷把絞殺革命的希望全部寄託在北洋軍身上。12日,清廷命令陸軍大臣昌統率第一軍火速南下。第一軍由第四鎮(統制吳鳳嶺,代理統制王遇甲兼第八協協統,第七協協統陳光遠),第三混成協(協統王佔元)、第十一混成協(協統李純)組成。又命令薩鎮冰(1859…1960)率領海軍艦隊溯長江而上,由水路進攻。同時,又指派軍諮使馮國璋將第五鎮和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協編為第二軍,“迅速籌備,聽候調遣”。昌是袁世凱的老朋友,曾任北洋武備學堂總辦,與北洋派有密切聯絡,但他沒有帶兵打過仗,又是滿人,北洋將領們對他不信任,不願聽他指揮,心中只想著袁世凱。所以,儘管清廷不斷叫喊“火速”、“火速”,而北洋軍的動作卻非常緩慢。奕匡力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深感局勢嚴重,一致主張起用袁世凱,藉以促使北洋軍為清廷賣命。
起用袁世凱不僅是一部分親貴的主張,也是帝國主義各國駐京公使的“建議”。當武昌起義爆發時,帝國主義者的惶恐不安,不下於清政府。英公使朱爾典向其外交大臣接連不斷地發出電報,報告各處起義的情況,電文的語氣顯得十分張皇。帝國主義者看出充當他們統治中國馴服工具的清政府,已失去了鎮壓革命的能力。俄國公使哀嘆清政府“極端無能,軟弱和不得人心”。②英國駐華武官在他的報信中說:“從戰略觀點來看,清政府現在似已沒有希望。”③由於國際形勢處於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前夜,列強之間矛盾尖銳,不能協調一致重演八國聯軍醜劇,便相繼宣佈“中立”。為了保護在華的侵略權益,它們迫切需要物色一個能有效地絞殺革命的人物,以取代清政府。十年前替它們維持半殖民地秩序的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都相繼死去,袁世凱就成為這一角色的唯一人選。武昌起義的第二天,四國銀行團的美方
《袁世凱傳陳志讓線上閱讀》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