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一艘戰艦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濟雲率領的各支商團隊伍,於冬月底前陸續匯齊到了徐州。加入到李鴻章的剿捻大軍。 此時的捻匪,已經一分為二。其中的東捻仍留在原來的活動地域。而西捻則轉移,進入了陝西。 面對局勢的變化,李鴻章決定傾全力首先對付東捻。 他在作戰的大方針上,仍沿襲了曾國藩原有的戰略。並在其基礎上,改用“扼地兜剿”的戰法,更加註重集中兵力。 經過一年多的激戰,東捻在淮軍、湘軍、商團,以及清軍和各省地方武裝的聯合剿殺下,覆滅了。在此期間,李鴻章也受封為湖廣總督。 接著,西捻為了救援東捻,主力由陝北渡過黃河,東入山西、直隸腹地。清廷為之大震。 李鴻章也因此,與在陝西督軍的左宗棠,再生齟齬。 在清廷出面協調下,各路大軍暫息嫌隙,協力圍剿。終於同治七年夏,剿滅了西捻。李鴻章也因此再獲加賞。 捻匪覆滅之後,陳濟方管轄的蘇、皖、贛三省,也久違的實現了完整的和平。 陳濟方也終得施展拳腳,開始在兩江地區全面推行新政。 而在更早的時候,陳濟懷統管的商團水師營,也迎來了發展的重要節點。 同治六年的六月,水師營擁有了第一艘真正的戰艦! 當陳家兄弟開始建設近代水師的時候,要面對的第一個重要難題,就是手中沒有戰艦。獲取新式軍艦,就成為創辦水師營的要務。 在暫時排除了從海外引進的方案後,讓水師營裝備第一艘戰艦的重任,就落在了江蘇境內造船廠的肩上。 由於設在江陰的水師營造船廠,仍處於興建的過程中,更是缺少設計和技術工人,距離能夠建造船艦尚需時日。 東和商行旗下,設在上海的浦江造船廠,就成為水師營造艦的唯一選擇。 浦江廠,初創於道光二十九年。經過多年發展,除了能對各型船舶進行修理、維護外,在造船方面也頗具規模。 此時的浦江廠,已經能夠建造排水量三千噸以下的商用船舶。並且擁有四座造船臺、兩座修船塢,和眾多有經驗的技術工人。 確定了造艦的廠家,還要為建造的戰艦選型。由簡入難也是必然的選擇。 第一次建造新式軍艦,為了穩妥起見,陳濟懷經過與船廠技術人員的反覆討論,最終選擇了一型技術門檻較低,容易建造的戰艦。 這是一型小型的蒸汽風帆兩用炮艦。採用浦江廠曾建造過的明輪商船作為母型,並聘用了西洋工程師改進了設計,成為一型炮艦。 這艘水師營的第一隻戰艦,於同治五年的八月,鋪設了第一塊龍骨。在經過五個月的緊張施工後,順利下水,開始舾裝。 該艦在全部建造完成後,花費共計海關銀八萬餘兩。按當時與英鎊的匯率計算,約合2.5萬英鎊。 這艘炮艦,整體採用木質結構。採用兩座主桅杆,艦艏帶有斜桅。在甲板正中的位置,立有單座煙囪,為艦內的鍋爐排煙。兩部巨大的明輪,分列艦體舯部兩舷外側。 動力系統採用機帆混合的方式。除了備有全套帆裝索具以外,還安裝了1臺臥式雙汽缸往復蒸汽機,並配套2座方形火管鍋爐,全部是從海外進口的。 蒸汽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350匹馬力。在僅使用蒸汽動力的情況下,設計航速為9.5節,煤艙滿載時,最大可續航1,500海里。 艦體全長55.2米,艦寬最大為8.2米,最大吃水3.2米,正常排水量660噸。 艦載武器為4門12磅火炮,分別佈置在艦艏艉兩舷的上甲板。全艦共編員81人。 水師營終於擁有自己的戰艦了,這讓陳濟懷無比興奮。他邀請幾位兄長,同來參加新艦的首次試航。 試航之時,在那江海之上,新艦順利的完成航行、測速、試炮等各項檢驗,均達到了設計標準。 滿懷激動的陳濟方,在艦上這兒看看,那兒摸摸,愛不釋手。他還為親自這艘戰艦命了名,“太湖”號。 “太湖”號在成功的完成建造後,加入了商團水師營。從此擔負起操訓的重任。 這第一艘戰艦也僅僅是水師營的起步。 就在“太湖”號還在船臺上建造時,陳濟懷此前委託法國駐上海的外交官,從法國購買的軍艦設計圖紙,送到了上海。 與之同到上海的,還有幾位聘自法國的造船專家。在洋專家的指導下,浦江廠對這些全套的圖紙,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隨後,在“太湖”號下水的兩個月後,又在相同的船臺上開始了第二艘戰艦的建造。 這艘戰艦,仍為小型木質炮艦。所不同的,是採用了“暗輪”的推進方式,即螺旋槳推進。 該艦被陳濟懷命名為“高郵湖”號。建造花費共計海關銀八萬四千餘兩,約合2.6萬英鎊。 “高郵湖”號炮艦,除了取消明輪之外,船型與“太湖”號基本一致。依然採用雙桅,帶艏斜桅,單煙囪的艙面佈局。 在煙囪的前方,還設有一座橫跨艦體的飛橋。飛橋中間以前,建有簡易的指揮塔。 艦體為木質,全長56.7米,最大處
《激戰的主角》 第50章 第一艘戰艦(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