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沒有任何職業經驗和生活經驗,卻掌握著生殺大權。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註釋】四時行,百物生。天下百物誘然而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天地雖大,其化均等;萬物雖眾,其治一本。故君子之於天下,為無為,天德而已矣。順應萬物本性,無為無執,守其一以處其和,萬物將各得其所。所以真正的智者,是尊從客觀自然而不敢執意妄為。
意譯
安定的局面容易維持,未露苗頭的問題容易設法,情狀脆弱時容易化解,事故細微時容易消散。
措施要用在事故尚未發生之前,治理要在禍亂尚未形成之時。
合抱的大樹,萌生於細小;九層的高臺,從一筐筐土堆起;千里的遠行,開始於邁出第一步。
主觀妄為將會失敗,強行把持將會喪失。
因此,聖人行事,不違背客觀規律主觀妄為,所以沒有失敗;不違揹人情物性強行把持,所以不會喪失。
人們做事,經常在將要成功時失敗了,如果持之以恆,慎重堅毅的態度始終如一,就沒有失敗之事。
因此,聖人追求恬淡自律,不貪愛珍貴難得的財貨;學習世俗不學的順應自然之學,復返眾人之過失;用以輔助萬物自然發展,而不敢妄加施為。
原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
【註釋】士:兵士,勇士。這裡指將帥。不武:不逞武勇,不盛氣凌人,不挑釁滋事。怒:憤怒。不與:謂不待交兵接刃。
孫子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敵。〃〃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皆是不武不怒之意。張之純說:〃以盛氣強力摧折人者,曰武。善為士者,不先陵人,故不武也。〃
善用人者為之下。
【註釋】為之下:態度謙下。
仁者待人,務順乎人情。凡有所使,皆量其長而不苛其短,予以佚而常體其勞,己所不欲,不施於人。謙下者,人心悅服,而願為之用。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註釋】不武,不怒,不與,皆是不爭之德。為之下,是用人之力。這些都是不與客觀當然相爭的德行,這叫做任用人材的能力,這叫做符合天古之極至之道。
意譯
善為將帥者,不逞武勇;
善於爭戰者,不涉忿怒;
善於取勝者,不待交鋒;
善於用人者,態度謙下。
這叫做不與客觀當然相爭的德行,這叫做任用人材的能力,這叫做符合天古之極至之道。
原七十一章 知不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註釋】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上:上乘,高明。不知知:不知卻誤以為已知。病:謬誤,弊病,禍患。
科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所能夠知道的事物,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們如果竟忘記了我們所不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們就會對許多極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所以,真正的知是自知,是知自己有所不知。
【漫談】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者的真正禍患,不是自己的不知,而是不知卻自以為已知。所以,能時刻警惕、疑惑自己的認知中會出現錯誤者,在他的這種疑惑之中可謂是含有知曉,在他的這種不師心自用的狀似混沌之中可謂是含有明昭。對自己的主觀認知有這種知曉和明昭,可謂是認知的上乘和高明。而不知卻自以為的已知,才真正是認知的弊病和禍患。
【漫談】知的理性、客觀性和真理概念應隨時受到關切。科學在
《老子道德經分享第三章感悟與解釋》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