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言:1919年的巴黎(1)
1919年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舉世矚目的巴黎和會正在這裡召開,參加和會的和談者都是舉足輕重的國際要人。他們天天會晤,談判時辯論不休、爭吵不斷,但最終總能言歸於好。他們互做交易、制訂條約、建立新國家和組織,甚至一起吃飯,一起去劇院看戲。從一月到六月的半年中,巴黎一躍成為世界的政府、上訴法庭和國會,同時也是人們恐懼和希望的所在。按照官方的正式說法,和會一直持續到1920年,但最關鍵的是最初六個月,和會做出了最重要的決定,一系列事件也付諸實施,這一切是空前絕後的。
和談者們之所以聚集巴黎是因為自豪、自信、富庶的歐洲把自己撕得四分五裂。1914年,由於各國在巴爾幹地區爭權奪利,戰爭爆發並席捲了東到沙皇俄國、西到英國等各大強國以及諸多小國,只有西班牙、瑞典、荷蘭及斯堪的納維亞等國得以保持中立。亞洲、非洲、太平洋島嶼及中東地區都發生了戰爭,但大部分戰事都爆發在歐洲戰場。戰壕從北部的比利時一直延伸到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俄國與德國及其盟國奧匈帝國的邊境以及巴爾幹地區也是主要作戰區。士兵來自世界各地:澳大利亞人、加拿大人、紐西蘭人、印第安人、為大英帝國而戰的殖民地人、越南人、摩洛哥人、阿爾及利亞人以及為法國而戰的塞內加爾人,最後還有美國人。由於德國攻擊美國船隻,美國被迫參戰。
在遠離主戰場的歐洲其他地區,則一如往昔,都市依舊,鐵路、港口依然正常執行,這一點與二戰不同。二戰後,到處一片廢墟。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人員傷亡,四年間,千百萬戰士喪生,而對市民的大屠殺還沒有開始。各國士兵損失慘重,德國180萬,俄國170萬,法國138萬4千人,奧匈帝國129萬,英國74萬3千人(另外還有19萬2千人來自英國殖民地國家),傷亡人數清單可以一直羅列至小地方黑山,損失3千人。由於這場戰爭,嬰幼失怙,婦女守寡,少女失去了結婚的機會。歐洲則因此失去了一大批未來的科學家、詩人和領導人以及他們的孩子。但是這個死亡名單並沒有包括在戰爭中致殘的人,包括只剩一條腿、一隻胳膊或一隻眼睛的傷殘軍人以及肺部被毒氣灼傷和精神失常的人。
整整四年,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傾其人力、財力、工業成果及科技成果全力投入戰爭。這次大戰也許是偶然發生的,但卻難以停止,因為交戰雙方勢均力敵,難分上下。直到1918年夏,德國的盟國失利和美軍參戰才使協約國佔了上風。戰爭於當年11月結束,疲憊不堪的人們希望噩夢之後,苦難不再重演,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四年大戰徹底動搖了歐洲主宰世界的自信,他們不再大談世界文明化的重大使命了。大戰使政府垮臺,強國地位下降並顛覆了整個歐洲社會。1917年俄國革命消滅了沙皇主義,對於取而代之的新制度,人們一無所知。戰爭末期,奧匈帝國的滅亡使歐洲大陸中部留下大片真空;曾一度佔據中東及歐洲部分地區的奧斯曼帝國也幾乎消失了。帝國主義德國搖身一變成了共和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老國家改頭換面重現歷史舞臺,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在爭取獨立。
巴黎和會以1919年6月籤於凡爾賽宮的對德和約而聞名,但實際上其內容卻遠不止於此。其他戰敗國——已獨立的保加利亞、奧地利和匈牙利以及奧斯曼帝國也分別簽訂條約。歐洲中部及中東的版圖必須重新劃分,最重要的是必須重新確立國際新秩序,這一新秩序可能建立在不同於以往的基礎上。建立國際勞工組織、國家聯盟以及國際電報或國際航空協約的時機成熟了嗎?經歷瞭如此深重的災難之後,人們滿懷期望。
其實,在1918年停火之前,各種悲傷、憤怒的呼聲就已接連不斷。不同語言的口號不絕於耳,“中國屬於中國人民”、“庫爾德斯坦必須自由”、“波蘭要重生”等等,人們藉此表達他們的要求。此外,人們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意見也有分歧。有人認為美國應該充當世界警察,有人認為他們應該安分守己;有人要求援助俄國,有人堅持讓它自力更生。同時人們也相互抱怨:斯洛伐克人抱怨捷克人,克羅埃西亞人抱怨塞爾維亞人,阿拉伯人抱怨猶太人,中國人抱怨日本人。這些呼聲都很焦慮,人們不確定新秩序是否會在舊秩序基礎上有所改善,西方人低聲唸叨來自東方的危險思想,東方人則沉思西方物質主義的威脅。歐洲人想知道歐洲能否恢復如初,非洲人害怕被世界遺忘,亞洲人則認為未來屬於亞洲,但迫在眉睫的是解決現實問
《大國博弈是什麼》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