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六四章 移船相近邀相見(均訂180加更) (第1/2頁)

墨守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櫓聲吱呀,帶著篷子的船如同一條露出黑脊背的大魚推開波浪,在月色下的江面上飛快飄著。

船櫓破開江水的嘩啦聲,以及江水流過船底和船舷的淙淙清鳴,在這樣如同水墨畫一般的景色裡顯得格外清越。

王慶從船室探出半個身子,靜靜的感受著這如同畫中游一般的奇妙旅程,在這一刻,對那個即將出場的千古留名的琵琶女,他都沒有了多少期待。

他這樣想,船頭上站著的兩個被琵琶聲勾動心絃的風流文人可不這樣想,他二人無視江上夜景,只是一心想要找到那個彈琵琶的人,深入交流一番。

琵琶聲消失他們失去尋找方向的時候,兩人有些著急懊惱的直用腳輕跺船板,立在船頭四處顧盼。

只是月色下的江面上茫茫一片,只有點點火光在上面閃爍,一時間倒也分辨不出來,剛才的琵琶聲到底是從處火光響起。

琵琶聲再度從茫茫江面傳來,撥開了重重迷霧,如同一隻小小的精靈引領著他們往美好的更深處行去……

櫓聲吱呀,水浪輕響,琵琶聲越來越清晰,一艘看不出什麼風格的船在月色下顯露出了輪廓,有橘黃的燈光從視窗透出,落在江面上,染黃了一小片江水。

琵琶聲從那一小片視窗散出,隨著燈光一起灑落在江面上,被夜風以及泛起的微波帶著,來到遠方……

從視窗往裡面望去,能夠看到半個女子身影,她微低著頭,一個胳膊微微的動著,看樣子正是在彈琵琶。

就連經歷過幾個課本世界的王慶都不得不承認,在經歷了一番頗為曲折的循聲找人之後,見到這樣的一幕,確實很能滿足他對彈琵琶人的期待。

這就好比一本小說,經過了一番的鋪墊,該到高潮的時候能夠完全張開,不給人一種虎頭蛇尾之感。

看看船頭之上站著的白大詩人和李成,雖然看不到他們的面部表情,但從白居易在腿側輕叩的手指,以及李成揹著手搓一顆青玉小球的速度,就能看出他二人對此時見到的情景,也是大為滿意。

在白居易的吩咐下,船伕放緩了搖櫓的速度,看模樣,像是怕唐突了佳人。

眼前的這一幕,倒是突然讓王慶想起白大詩人的另外一首詩——

夜泊鸚鵡洲,江月秋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詞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

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

差不多的夜色下,遇到這樣婦人,他都會關切的上去問一問。

如果這個顏如雪的歌者心胸能夠再開闊一些,或者是年紀再大一些,經歷的再多一些,傷心之時遇到這樣一個關懷體貼的人,說不定會如同琵琶女一般,讓他登船一敘……

王慶偷笑一聲,看來白大詩人不僅僅在職的時候憂國憂民,下放了也一樣不忘體察民情,深入的瞭解下層百姓的困苦。

“不知哪位大家在此?在下白樂天,月夜送友,聞聽大家琵琶,深有感觸,循聲而來,想要見上大家一面,不知能否有幸?”

一曲琵琶終了的時候,一襲青衫的白居易對著視窗拱手施禮,朗聲說道。

王慶看的很清楚,在這之前,李成曾用手輕輕了扯了扯白居易的衣袖,意思是不要他這樣做,許是臉皮比較薄,又或者是這樣的場景經歷的比較少。

但白大詩人顯然是個老手,亦或者是對音樂的喜愛早就超出了其它,所以沒有聽從李成的意見,拱手施禮出聲。

許是被這突然響起的聲音嚇到,那身影微微一震,隨後半個身子都從視窗消失,動作上頗為慌張。

這個反應倒是有些出乎白居易的意料,他站在船頭保持著施禮的姿勢,有些尷尬又不失優雅從容的笑著,心裡盤算著該怎樣再次開口。

後面跟著的王慶心中充滿惡趣味的想著,若是琵琶女就此關窗封門,不再見客,這可就太好玩了,說不得自己的這次《琵琶行》之行會提前結束。

王慶的這種想法自然是不會實現,因為沒過多久,那兩層的樓船上,有女子柔弱的聲音響起:“小女子不知道白拾遺當面,一時間亂了分寸,著實失禮,還請兩位大人莫要怪罪……”

聲音在這裡停頓了片刻,像是裡面的人正在做著什麼掙扎,過了一會兒,聲音再度響起:

“若…若是二位大人不…不嫌寒船鄙陋,登船一敘也好,小女子在京城之時,就多有聞聽

《從課本走向歷史的例子》 第二六四章 移船相近邀相見(均訂180加更)(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