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7部分 (第1/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大人若是真想造出放大千百倍的東西來,不如派人往蘇州一看。”漸漸的,譚綸也有些隨著蕭墨軒沉了進去。

譚綸並不迂腐,甚至可以說是很開明。開始對蕭墨軒所說的,大多隻是懷疑,可仔細思量幾回,卻又覺得並非不可能。

“蘇州?”蕭墨軒驚喜的轉過頭來。“難道蘇州地方上,竟是有什麼奇人巧匠?”

“單照這些東西,大多出自便蘇州。”譚綸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但製出的單照最為上乘,當地的官坊裡,還曾經有人制出了可觀數百丈以外地筒鏡。想是那些東西,和蕭大人所想要的,相去並不甚遠。”

“好,好。”蕭墨軒連連點著頭。心裡自然又是一番感慨。

看來,自個這回來江南又多了一樁差使。其實,也是蕭墨軒對過去的事兒知道的不精細。

若是他知道,即使自己不來做這隻扇起颱風的蝴蝶,七十年後的大明欽天監裡,便也會出現一架天文望遠鏡,名叫“筩”。

“來人。”蕭墨軒揚起頭來,朝著門外叫道。門外站著的盧勳,立刻應聲而入。貼到蕭墨軒身邊,聽了幾句吩咐。又走出門去。

不多時,便見盧勳又託著一個小袋子。奉到了李時珍面前。

“蕭大人這是何意?”李時珍把小袋開啟來看,頓時吃了一驚,臉上也現出幾分慍色。

只見眼前的這個小袋裡,裝的卻是數十兩赤足的黃金。

“李先生切莫生氣。”蕭墨軒連忙起身解釋,“錢財雖是身外之物,先生乃大賢之人,自然不看重。可我這一份心意,卻不是給先生地。”

“哦?”李時珍有些愕然的看了蕭墨軒一眼。

“先生編撰《本草綱目》,乃造福天下之舉。”蕭墨軒微微拱手道,“可先生孤身在外。多有用度。在下這點心意,若是能助先生早日完成《本草綱目》一書,便是心足了。”

“這……”李時珍見蕭墨軒一臉誠意,頓時有些不上不下的。

“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蕭墨軒又接著說道。“可先生也當是聽過,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蕭大人好一個不拘小節。”李時珍的臉色,漸漸的又恢復了原樣。只是苦笑幾聲,“倒是把我給掛住了。”

“先生能早日完成此書,流傳世間。到那時,你我再同飲長江邊,才是大善。”蕭墨軒呵呵笑道。

“好。”李時珍對著蕭墨軒微微揚起手掌,“鄙人定當不負天下,不負蕭大人的心意。”

“哈哈。”蕭墨軒也抬起手來,兩隻手掌重重的拍在了一起,“蕭某隻等著李先生成書之日。”

譚綸坐在一邊,並沒有插上話去。可聽著兩人的這番對話,心裡竟也是不禁激盪起來。

“大丈夫者,當為國為民建不世功業。我譚綸,又豈可落人之後。”

杭州,錢江客棧。

蕭三和蕭四並排立在廳前,對著蘇兒回著話。

“杭州漕運,湧金門外便是最大的場合。

垂手說著話,“我們執著公子發給的文照,在各司問。杭州每日出入之貨物,數差極大。”

“哦。”蘇兒略皺了下眉頭,“約莫差了多少?”

“少爺還在京城裡地時候,曾經向馮公公要過江南織造局的數字。”蕭四緊跟著接過話來,“織造局在杭州城裡地作坊,每日最多可產絲綢兩百匹。杭州民間的作坊,也只和織造局差得不多。兩者加起來,約是四百匹。”

“可只湧金門外幾個碼頭,每日運來的生絲,便足夠織成絲綢五百匹。”

“那這多出來的絲綢,難道不會是被杭州的百姓用了?進了城的生絲,興許也是再被販賣到其他地方去了。”蘇兒似乎有些驚詫,“這兩者的數差,也太大了些。”

“浙江的絲綢,一半產在杭州。”蕭四立刻回道,“浙江北部各地的生絲,大多是販到杭州來的。若是地方上有些作坊,也只在周邊採買便好,不必捨近求遠。一般只有往北方去地船,才會帶了生絲出去,但是並不多。若是直接買賣生絲,便要比在本地織成了絲綢多交一回稅。”

“小的在湧金門外這幾天,也未見有過生絲船。碼頭的稅司那裡倒是有數字,去年一年,出城的生絲也只有四千匹地量。即使加上少爺和少奶奶帶回北京的那三四千匹,沒上過稅的,也不超過一萬匹。”

“按這麼算,除去湧金門外,每日從其他地方進城地生絲,起碼也可織得一兩百匹絲綢。”蘇兒一邊算著帳,一邊驚歎道,“也就是說,

《大明首輔楊凌全文閱讀》 第1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