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2部分 (第1/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齊建國百年,曾經有多位藩王,都是跟隨太祖建功立業之人,百年來起起跌跌,至今國中剩下三位藩王。靖南王趙奕蕆,現年剛好而立,天資卓越、能力非凡,但趙奕蕆並不是老靖南王的嫡子,不知為何也不受老靖南王的喜愛,有傳言老靖南王要將趙奕蕆圈禁著過一輩子,要不是十多年前諸王亂國,讓趙奕蕆尋到了機會脫出困境,說不定趙奕旃還被困在方寸之中。但也是因為謀奪靖南王的位置,讓趙奕蕆錯失了逐鹿中原的最佳機會,也正好讓趙恆煦沒有了一個勁敵。

北定王趙宣戚老謀深算,但表面看起來十分普通,和長年勞作的普通老農差不多,要是北定王再年輕個二十多歲,還有與趙恆煦一戰的可能性。但歲月不可能逆轉,北定王終是年老,上一世趙恆煦發兵撤藩的時候,北定王沒有扛多長時間就因為老邁而故去了。北定王一生算計,卻沒有算到自己的兒孫不成器,趙恆煦圍城不到半天就舉兵投降了。

趙恆煦揮推眾人獨自一人坐在大帳之中,持起一邊溫熱在紅泥小爐上的酒壺,熱燙的黃酒慢慢的注滿了酒盞,酒盞中的小小青梅一沉一浮,趙恆煦臉上的表情中卻沒有任何閒情逸致的意思,他忽略了一件事情,上一世出兵撤藩的時候,已經是永平十五年,而這一世,他提出撤藩比上一世足足提前了十年。十年的時間,變數太多,他不可用前世的經驗來斷定。

北定王上一世可以活到永平十五年才死,這一世未嘗不會。

趙恆煦眼中的情緒晦暗不明,看著杯中逐漸平靜下來的青梅,漸漸的陷入了沉思。趙奕旃和葉文韜圍攻雙闕宮一事,已經給了趙恆煦當頭一棒,他不會再犯以前的錯誤,這一世和上一世不同,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已經發生變化,他不可掉以輕心。

三藩之中,靖南王和北定王已經說了,而平南王姜昱之,說實話,無論是今世還是前生,趙恆煦對其的瞭解都十分的少。平南王的王位是開國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也是唯一一位將位置坐得牢牢的異姓王。細細思量,趙恆煦發現自己對這位異姓王的瞭解少之又少,就連姜昱之究竟多大年紀了都說不出來。新皇登基之時,舉國歡慶,三位藩王也離開封地進京朝賀,只可惜這段記憶對於趙恆煦來說那就是上輩子、幾十年前的事情,已經無法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更別說想起姜昱之的模樣來。

趙恆煦撐著下巴,仔細的在腦海中翻找著關於平南王姜昱之的事情,姜昊也姓姜,可以確定是遺族人,難道姜昱之也是?牽扯到了神秘的遺族人,趙恆煦斂眉,事情好像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無論事情如何,從平野圍場回到京城之後,趙恆煦還是在朝堂之上正式的提出了撤藩一事,之前只是小小的暗示、透露一番,誰也沒有想到陛下會這麼快就正式提出此事。趙恆煦提出撤藩,就連一向激進的透過科考晉升的臣子也提出了反對。

趙恆煦聽到的最多的就是撤藩傷人心啊,三藩不說之前功績如何,就說在平定諸王亂國之時他們做出的貢獻,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

“陛下,撤藩一事,還請三思,不要寒了三位王爺及封地士子們的心吶!”有一大臣出列如此說道。

三藩之中,青年才俊不知凡幾,但甚少有進入朝廷之中為國家效力的,他們普遍選擇成為藩王的幕僚,為藩王封地做出自己的貢獻。

趙恆煦從來沒有想過現在提出撤藩會得到多數人的贊成,他就是和大家說一聲,通知一下的。

“臣並不贊成張大人所說。”林一直出列說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三藩乃大齊領土,三位藩王乃大齊臣民,談何陛下收回封地就要寒了三位藩王之心。為何封地士子會因為撤藩而寒心,他們皆為大齊臣民,難道撤藩會改變他們的身份嗎?張大人,不知道你所說之由從何而來?”

朝堂之上爭辯,趙恆煦坐收漁翁之利般高高坐在龍椅之上,並沒有多少言語,等所有人都說夠了,才說道:“此事再議,諸位愛卿可以回去後好好思量思量今日所說的。”趙恆煦淡淡一笑,不要一時激動衝昏了頭腦,說了不該說的,他可都聽著呢!“五日之後,南巡開始,敬王負責京中諸事,爾等理當更加兢兢業業行事,不得有一絲請勿怠慢之處。”

“喏。”

敬王就是皇叔公,永平三年趙恆煦封的。皇叔公雖然常年以道士自居,其實並沒有進入道門,趙恆煦也是在閒談之中偶然得知的,遂封他為敬王,皇叔公是整個皇族輩分最大的人了,德高望重,是監國理事的不二人選。

正文 第八十六章

《重生之將後by祈幽線上閱讀》 第5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