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章 一代文豪白居易 (第1/2頁)

最後的放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喧鬧的竹林轉眼間只剩下五個人,白居易,劉禹錫,吉旼,魚恩,還有胖乎乎的李攀。

人雖然少了,可場面並不冷,三個老人家繼續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幾人聊的大多是些陳年舊事,魚恩在旁邊根本『插』不上話,只能細耳聆聽。

忽然話鋒一轉,吉旼嘆息這說:“只可惜天寶災『亂』後大唐直轉直下,早已不復往日輝煌。”

天寶災『亂』就是後世說的安史之『亂』,一場讓大唐跌下神壇,盛世不在的戰爭。

劉禹錫就是個直脾氣,無論什麼時候說話都直來直去:“重整雄風也非難事,只是自穆宗後,常有宦官干政,我等文人早已力不從心。”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最為嚴重的宦官專權,第一次發生在東漢。因為主少國疑,外戚長期把持朝政,年少的皇帝只能透過宦官奪回朝政。舉個例子,因為三國演義本人們熟知的十常侍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外戚何進已經掌控天下兵馬,已經嚴重到廢立皇帝的地步,宦官挺身而出斬殺何進,又有誰能說是錯?只是宦官集團與文人集團多有衝突,後世文人都以抹黑宦官為己任,難免讓歷史評價少些公允。

最後一次發生在明朝,明朝和漢朝不同,明朝的宦官專政起因不是因為外戚,而是文官集團。因為太祖的原因,明朝皇帝可以說是高強度集權,文官地位岌岌可危。這種形勢下,促使文官團結自保,幾乎沒有出現內鬥的情況,皇帝的權利反而被文官壓制住。這種情況保持下去就造成一種結果,皇帝想要聽話的大臣,大臣們需要一個高高在上,只會蓋章的皇帝。作為皇帝近侍,宦官們又被委以重任。只是讓皇帝始料未及的是,這兩大集團都有一個共同愛好:斂財,瘋狂斂財。可憐的大明王朝哪裡能禁得住兩大集團的高壓?等崇禎皇帝即位時,國家窮,百姓也窮,打掉宦官充實國庫後,卻不料盆滿缽滿的文臣集團迅速壯大,皇帝再想大展拳腳卻寸步難行。

中間那次宦官干政就發生在唐朝,魚恩穿越而來的當下。唐朝宦官專權從唐玄宗開始,到唐德宗時因為神策軍指揮使白志貞的反叛,唐德宗認為滿朝文武沒有宦官可信,這便把軍權交到宦官手裡。這麼做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自唐穆宗以後,唐朝皇帝大多由宦官擁立。

每一次宦官專權都有外因,皇帝受到外界的壓迫,威脅才會想到利用宦官對抗。史書上對宦官的評價普遍不高,多把他們塑造為禍國殃民,欺上瞞下的『奸』邪之徒。其實不然,書寫歷史的文官集團自古以來就和宦官集團對立,留下許多濃墨重彩也不奇怪。

其實宦官是歷史上很畸形的一群人,他們受閹割之苦,很少有人能留下子嗣。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子嗣,少了許多私心,往往更加忠心。再加上身為皇帝近侍,他們更容易受到重用。太監們辦事也確實盡心盡力,皇帝用的越得力,權利給的就越多。許多太監也知道權利來自於皇帝,所以在皇帝最看中的忠心方面,遠飛尋常文武可比。

劉禹錫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唐朝如今就在仇士良,魚弘志兩個大宦官的控制之下,皇帝許多決策都得經過兩人應允。

只是白居易顯然有不同看法:“夢得此言有些偏頗,閹人也不全是禍『亂』,若是沒有上柱國公苦苦支撐,大唐說不定會變成什麼樣子。”

同樣的話,從不同人口中說出來有不同的效果。白居易是誰?大文豪,著名的不能再著名的詩人,歷史評價清一『色』正面,從他嘴裡說出的話,聽在魚恩耳中說服力自然不同凡響。魚恩也是因為這句話,對魚弘志先入為主的觀念開始鬆動。

只是他和魚弘志是朋友,另外兩個人好像不是,因為這句話說完,另外兩個人沒說話贊同。

氣氛有些冷,魚恩覺得自己應該出來暖場:“吉老也無需感嘆,當今陛下頗有太宗之風,定能讓大唐重整雄風,安攘四海。”

好聽的話也不全是謊言,魚恩這番話絕不是恭維。因為古往今來得配武字的多是英主,內政外交頗有作為。例如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就算是評價不高的明武宗,也是家國大事上一點都不糊塗。得享武字的皇帝,都是有所作為的君主。總體來說,得享武字的皇帝,除了北魏孝武帝名存實亡外,沒有一個昏君。

一句話讓三個老文豪異口同聲的贊同:“駙馬此言甚是。”

古人就是這樣,天大地大皇帝最大,話題涉及到當今皇帝,冷場也就快了,誰也不想自己那句話說錯,被治個大不敬之罪。

魚恩是想暖場,卻不

《晚唐浮生八一中文網》 第三十章 一代文豪白居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