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3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他最希望能夠透過直接擁有會產生現金,並且具有穩定的高資本報酬率的各類公司來達到上述目的。很簡單,這種會直接產生現金、並且具有穩定的高資本報酬率的公司,必定會產生持續、充沛的自由現金流。
那麼,巴菲特在這裡所說的“上述目的”又是什麼呢?他特別提到,這就是從長遠來看要實現年平均內在價值的增長率達到極大值,最低限度是不能低於美國大企業的平均水平,為此,伯克希爾公司從來不以企業規模大小來作為衡量標準甚至重要標準。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怎麼辦呢?巴菲特說,那就退而求其次,由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保險公司部分收購具有這種特徵的投資物件。而這時候這些保險公司的資金配置情況,就會直接影響到這種投資和收購行為。
容易看出,巴菲特在20多年前說過的這句話今天仍然適用,並且做得非常好。事實上,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堅定而簡單,幾十年來一貫如此。
巴菲特認為,企業最重要的管理行為就是資金分配,因為資金分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公司管理層的理性程度。
舉例來說,如果企業對於利潤的再投資,其投資報酬率能超過股權資本成本,那麼這時候就應該把所有利潤全部用來進行再投資;相反,如果再投資的投資報酬率低於股權資本成本,那麼這時候的這種再投資實際上就是低效益的。換句話說,這樣的投資越多,效益就越“差”。當然,這裡的“差”是相對而言的,並不一定表明就會發生虧損。但無論如何,這種投資行為是不理性的。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如果它產生了自由現金流,並且這種自由現金流的再投資效益低於平均水平,這時候它依然有以下3種選擇:一是擴大現有業務,二是投資其他企業,三是分配掉。
仔細考察其投資結果,在第一種選擇下,繼續擴大現有業務只會使這種現金投入的內在價值越來越低,隨之而來的是該公司的股票價格越來越低,最終有可能被其他企業收購;採用第二種選擇,如果能購買到一家成長型公司,理論上說會對本公司的投資者有激勵作用,但巴菲特對此抱懷疑態度。他的理由是,這種做法代價太高,並且新老公司要重新整合成一家新公司,有可能會侵犯股東利益。
相比而言,巴菲特認為第三種做法即把公司獲利返回給股東是最明智的。既然該公司沒本事把再投資的業績回報維持在社會平均水平之上,那還不如返回給投資者,讓投資者自行處理。
當然,這種返回有兩種方式,一是給股東直接派發現金紅利,二是回購公司股份,變相提高股票的內在價值。在這兩種方式中,巴菲特特別青睞於回購股份。他認為,如果這時候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低於內在價值,那麼這種回購股票對原有股東就是有利的;更不用說,這一舉措能夠更好地表明公司管理層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反過來又會促使公司股票價格的回升。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0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他完全贊同政府僱員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層把當年1700萬美元利潤保留下來不分配的做法。正是因為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在兩年內陸續回購股票,才使得該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從原來的3400萬股減少到2100萬股。總股本減少了,也就變相增加了原有股東的權益。
巴菲特特別指出,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在同行業中取得驕人成績,原因之一就在於把自己定位於低經營成本企業。由於它的低成本運營,才使得它能夠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創造大量的自由現金流。它幾十年來一直如此,即使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生危機,也沒有削弱這方面的競爭優勢。
巴菲特高興地說,他非常幸運自己當初能以4700萬美元的代價買入政府僱員保險公司的股份,要知道,如果是購買一家同樣能夠每年創造2000萬美元利潤的企業,至少需要投入2億美元,有些行業可能還要更高。
巴菲特對可口可樂公司的看法也是這樣。正是因為自由現金流的不斷增加,才使得可口可樂公司有能力派發現金紅利和回購股票。
可口可樂公司第一次回購股票發生在1984年,當時的回購數量是600萬股,從此以後每年都要回購,一共回購了億股,金額高達53億美元。在這9年間,靜態投資53億美元的股票,到1992年末總價值已達到185億美元。正是從中嚐到了甜頭,1992年7月可口可樂公司宣佈到2000年前還將繼續回購1億股,佔總流通股本的。
《巴菲特忠告中國股民txt》 第2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