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部分 (第1/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決不能等於社會全體人員的收入。同一幾尼,今日付甲,作為甲的養老金,明日可付乙,作為乙的養老金,後日又可付丙,作為丙的養老金。所以在任何國家,年年流通著的金額,和年年付出的養老金比較,價值都要小得多。但購買力,換言之,由陸續付出的全都養老金陸續買進的全部貨物,和這全部養老金比較,卻總具有同樣的價值;同樣,全體領取養老金的人的收入,也必定與這全部養老金具有同樣的價值。構成社會收入的,決不是金塊;社會上所有的金塊,其數量比它的價值要小得多。構成社會收入的,實是購買力,是那些輾轉在各個人手中流通的金塊陸續購得的貨物。

貨幣是流通的大輪轂,是商業上的大工具。象一切其他職業上的工具一樣,那是資本的一部分,並已是極有價值的一部分,但不是社會收入的一部分。把收入分配給應得收入的人,固然是靠了鑄幣內含金塊的流通,但那金塊,決不是社會收入的一部分。

最後,構成固定資本的機器和工具,還有一點類似貨幣那一部分流動資本。建造和維持機器的費用的節省,若不減損勞動生產力,就是社會純收入的增進。同樣,收集和維持貨幣這一部分流動資本的費用的節省,亦是社會純收入的增進。

固定資本維持費的節省,為什麼就是社會純收入的增進,這問題,是夠明白的,而且我們曾作出區域性的解釋。企業家的全部資本,必然會分作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在資本總額不變的場合,二者互相消長,乃勢所必然。這部分越小,那部分就越大。提供材料,支給工資,推動產業的,是流動資本。所以,固定資本維持費的節省,若不減損勞動生產力,就一定會增加推動產業的基金,從而增加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增加社會的真實收入。

以紙代金銀幣,可以說是從低廉得多的一種商業工具,代替另一種極其昂貴的商業工具,但其便利,卻有時幾乎相等。有了紙幣,流通界無異使用了一個新輪,它的建立費和維持費,比較舊輪,都輕微得多。但它怎樣作流通的輪轂,怎樣可增加社會的總收入或純收入呢,箇中理由,人們還不甚明瞭,所以,需要進一步的說明。

紙幣有好幾種,各不相同;銀行的流通券,是最普通的,最合用的。一國人民若相信某銀行家資產雄厚,行為誠實,處事謹慎,換言之,相信他有隨時兌換現金的能力和意思,那銀行家發行的鈔票,便可在社會上通用,無異於金幣銀幣。

假設某銀行家,以十萬鎊期票,借給他的顧客,這種期票,既然和貨幣有同等作用,所以,債務人自當償付利息,象借入貨幣一樣。這利息,便是銀行家得利的來源。發出去的期票,固然有一部分會不斷回來兌現,但總有一部分不斷在社會上流通。所以,他發出去的期票,雖然是十萬鎊,但有二萬鎊金銀幣,常常足夠應付不時的需要。這樣,這種期票的發行,使二萬鎊金銀幣可收十萬鎊金銀幣的功用。同一數量消費品的交換,同一數量消費品的週轉和分配,可透過這十萬鎊期票而實現,和通用十萬鎊金銀相同。因之,國內流通用途,可省八萬鎊的金銀。假設國內銀行林立,都依達辦法經營,那末,這時流通國內貨物所需的金銀,就不過等於沒有這期票時代所需的五分之一了。

讓我們假設,某個國家某個時代的通貨總共為一百萬鎊,這個數目已夠流通國內全部年產物。再讓我們假定,後來因為銀行林立,發行兌現的期票一百萬鎊,而在金櫃內保留二十萬鎊,以應不時的需耍。這樣,在流通界就有了八十萬鎊金銀幣,和一百萬鎊期票,總共一百八十萬鎊了。但國內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流通、週轉和分配,原來只需要一百萬鎊;現在,銀行的作用又不能馬上增加國內年產物數額。所以,在有銀行作用以後,流通國內年產物,一百萬鎊仍是足夠的。待售待買的貨物量照舊,用以買賣的貨幣量,亦自然可以照舊。流通的渠道——如果這名稱適當——自必完全照舊。一百萬鎊,就足以充滿渠道了。逾這限度,灌注下去,勢必溢而旁流。現在,我們灌注下了一百八十萬鎊了。八十萬鎊定然會溢流出米,這數額是國內流通界所容納不下的。但是,國內不能容納的數目,置之不用,又未免損失太大。因此,一定會把它送到外國去尋求在本國尋求不到的有利用途。不過,紙幣是不能送到外國去的,國為外國離發行銀行遠,離可使用法律強迫其兌現的國家遠,所以,紙幣在外國是個能通用的。送到外國去的,一定是八十萬鎊金銀。國內流通的渠道,以前由一百萬鎊金銀充滿,現在,卻將由紙幣一百萬鎊充滿了。

這巨量金銀送往外國,決不是無所為的

《國富論作者簡介》 第3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