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義軍東出 (第1/1頁)
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照傳統農耕條件來看,其實整片伏牛山地區都不咋地,只有群山中零星的山谷適合耕種,遠不如東部汝州平原或南部南陽盆地,有著大片平原耕地。 基於地理條件限制,伏牛山中的各村落也都存在於這些山谷當中。 這些村落的農耕條件有好有壞,其中位於大山最深處的三水村位於大山深處,在軍事角度上來說易守難攻,作為一個土匪窩很適合,但是其耕地條件其實很一般,其內的可開發耕地不多。 哪怕是全部開發了以這年頭的農耕水準頂多也就養活大幾百人而已。 更不要說進出三水村的道路及其難走,就那麼一條山間小道繞來繞去,上山又下山,根本無法通行馬車,這對日常行軍,糧食等物資以及火炮的運輸都非常的麻煩。 而松山村這邊呢,村子周邊的地形更加平坦,可開發耕地更多,開發難度也要更低一些,而水源也比較充足,有著好幾條溪流,在此地屯墾的話,足以養活一兩千人呢。 至於安全也不用擔心,這地方和伏牛山裡的其他村落其實都一樣,東南西北都是山,這些山可都是未經開發,人跡罕至上的原始山林,很難直接翻山越嶺鑽進來的。 能進出松山村的也不過是幾條小道而已。 而南邊的道路,就是沿著松山之中一條谷底往南走,松山防線,也就是設立在這裡。 有松山防線在,安全上不用太擔心。 穿過鬆山防線後就是伏牛山的外圍丘陵地區了,這一片地方雖然還是丘陵地形,但其實已經是開發比較成熟的地區了,有著眾多成熟的村落。 成熟的村落代表更多的糧食,更多的人口。 如果有可能,羅志學還是希望把保鄉營的觸角延伸到伏牛山南邊外圍地區的各村落,如果能夠控制這一片地方,那麼對保鄉營的未來發展將會有極大的好處。 保鄉營總是會渴求更多的糧食和更多的兵源。 為此,羅志學決定了把保鄉營的主要駐地遷移到松山村這邊來,當然了,三水村那邊也不會放棄,還會繼續派駐部分人手以及戰俘耕種三水村的土地,作為一個後備基地使用。 那一天要是官兵殺進山來,而自己又扛不住的話,少不得要放棄松山村重新退回三水村的。 只是到了那個程度,羅志學也有可能直接選擇放棄伏牛山,往西邊的大山去。 羅志學從來沒有說一旦官兵大規模來襲,明明打不過的情況下還會死賴在伏牛山。 最好的情況,自然是在伏牛山裡囤積足夠的糧食,招募足夠的兵員,訓練出一支強悍的軍隊出來,進而開始展望四方,伺機而動。 但是如果進展不順利,中途就遭到大批主力官軍來襲,進而被官軍擊敗的話,那麼羅志學也會毫不猶豫的帶著精銳骨幹撤離伏牛山,另外找機會尋求東山再起。 玩造反嘛,不能太死腦筋。 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唄,跑了再找機會發展壯大再來一次! 造反這個事情吧,得學李自成,在他的造反生涯裡吃了不知道多少次敗仗,麾下大軍組建一次被擊潰一次,但是人家每一次都會在兵敗之時率領骨幹主力突圍逃生。 明軍每每以為這就完了,但是不用多久人家又拉出好幾萬甚至幾十萬大軍來了,這敗著敗著,人家就敗進了京師,逼死了崇禎…… 這簡直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典範,比曾國藩還要牛逼。 所以說,以後的事羅志學不知道會這麼發展,但是他一向來都喜歡安排好幾個備用計劃,而諸多計劃裡從來沒有死守伏牛山這一條。 只是吧,那都是以後的事了,現在嘛,羅志學還是想著繼續掌控伏牛山,甚至控制伏牛山南部以及東部的外圍地區,控制更多的糧食產地。 抱著這樣的打算,羅志學在打完松山戰役後就沒有挪窩返回三水村,而是帶著大人盤踞在松山村裡。 一邊安排人手開荒屯墾,一邊安排人遷移三水村裡的工匠等。 同時也是加緊派人出山採買各種物資,尤其是火藥和鐵器、食鹽、布匹等戰略物資。 有意思的是,在第二次松山戰役結束後,後頭好久都沒有發現有第二支明軍進山。 也不知道明軍那邊在幹啥,是無視了黃光茂所部的慘敗,還是說實在騰不出兵力來。 身在大山裡的羅志學等人不知道的是。 實際上在王繼達返回魯山縣城後,就開始發動人脈把自己的故事給傳播了出去,其中還花費了不少錢打通了譚正凌的關係,獲得了譚正凌的庇護。 最終進擊伏牛山失利一事,責任全都摔在了黃光茂頭上去,他王繼達非但沒有戰敗之罪,反而有抗擊賊軍之功。 譚正凌已經給了他準信,這一次‘功勞’不大,升知府是沒指望了,但是升個同知還是沒問題的,正好汝州同知年老多病即將致仕,所以王繼達回頭就會補上汝州同知這個缺。 如今王繼達就等著翻年調令一下來,就前往汝州擔任同知,那裡還會費心費力去組織大軍進軍伏牛山啊。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小說閱讀》 第66章 義軍東出(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