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楚造槍炮的不傳之秘:砸錢 (第1/1頁)
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造槍炮需要工匠,需要鐵料,花費極大不說,而且產量還極低。 因為他們的火槍全靠工匠們手工敲打槍管,一個熟練工匠打造一支火槍,最少也需要一個月。 鑄造火炮所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 最關鍵的地方來了,熟練工匠可不是大白菜,隨便楊嗣昌喊一嗓子就能弄來幾千上萬人的。 懂得造槍造炮的熟練工匠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有限……同時且短期內還無法速成培養。 這也就導致了哪怕是他有錢也找不到這麼多的熟練工匠。 當然了楊嗣昌也沒錢…… 他前後也花費了兩個多月時間,但是一共也就造出來了幾百支火槍,兩斤半火炮不過兩門而已。 這讓楊嗣昌極為頭痛! 為什麼自己搞槍炮就這麼容易,而保鄉軍那邊卻是能一大堆一大堆的造? 難道他們有海量的工匠?難道他們打造槍炮不花錢? 他自然不知道,大楚帝國裡的熟練工匠其實也不多,哪怕把整個控制區裡的熟練工匠都搜刮到手裡來也不可能用手工打造的方式支撐起來現在的產能。 同時大楚帝國造槍炮也要花錢,而且還很花錢。 對於上述這些問題,大楚帝國是怎麼解決的? 大楚帝國對此有一個不傳之秘,虛,小聲點,別讓別人聽到,這個不傳之秘就是:砸錢! 熟練工匠不夠?大楚帝國就用大量機械代替,搞流水線式生產,再弄一大堆普通工人來分工生產,哪怕普通工人的水平低,初期生產報廢率高。 哪怕統一度量的水平還差了點,公差會比較大又會導致很多零部件報廢。 進而推高成本。 但是羅志學無所謂高成本啊! 他為了及時獲得武器裝備,搞個襄陽兵工廠以及配套工廠就敢花幾十萬兩銀子,每月光是發薪資和採購原料就敢花十幾萬兩銀子。 現在新搞的漢天兵工廠以及配套的各工廠,前期預算就達到了三十萬兩銀子。 這麼多錢砸下去,使得了保鄉軍能夠大量使用各種原始的機械裝置來製造槍炮,並採用了流水線式生產,在少量熟練工匠的情況下就大規模量產。 單純說成本的話,其實大楚帝國的兵工廠所生產的武器成本並不低,甚至如果把廠房建設費用,報廢率這些算進去的話,其實大楚帝國生產的槍炮成本,比楊嗣昌他們用手工作坊打造槍炮的成本都要高。 畢竟這年頭的人力成本其實非常低的,你花大價錢用機械代替人力,從商業角度來說其實都還不划算! 因為高成本機械械所帶來的生產效率看似提升上來了,但是最終折算下來,還沒有直接使用人工打造武器便宜呢。 因為人力成本實在太低了……這年頭你隨便給口飯吃,就能讓一個工人從天亮幹到天黑。 但是大楚帝國必須大規模採用機械裝置,尤其是昂貴的水力裝置,為的可不是什麼降低成本,而是為了在熟練工匠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提升產量。 產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錢,大楚帝國征戰過程裡繳獲的這麼多金銀,收稅收的這麼多錢不花留著幹嘛? 錢這東西,只有花出去了,換成了武器,換成了部隊的戰鬥力才有價值。 單純一堆金銀放在金庫裡,可不能讓大楚帝國統一九州。 如果換成楊嗣昌,他估計也會砸錢換裝備換戰鬥力。 但是吧,他就算想這麼幹也幹不了。 因為他沒錢…… 長沙的楊嗣昌,為錢糧,為槍炮愁眉苦臉的時候,武昌城裡的羅志學卻是心情極好。 因為又一批五斤野戰炮順利透過船運抵達了武昌,並開始配屬第一師和近衛師。 這一批五斤野戰炮抵達後,使得了第一師的五斤野戰炮的裝備數量提升到了十八門,距離滿編二十四門還差了六門,預計下個月就能做到滿編。 同時近衛師也獲得了一批十二門,讓近衛師成為了第三支裝備五斤野戰炮的部隊。 而第二個裝備五斤野戰炮的部隊,則是位於南陽府的第二師,該師之前也獲得了八門五斤野戰炮的配置。 隨著這一批五斤野戰炮的到來,已經意味著襄陽兵工廠那邊的五斤野戰炮生產線已經進入了全力生產階段。 每個月可以生產十八門左右。 而這個產量只是五斤野戰炮的產量,襄陽兵工廠那邊同時還保留著生產兩斤半野戰炮的生產線,產量有所降低,但是每個月也能夠生產十二門左右。 這些批次生產的火炮,雖然還無法做到一個月就裝備一師,但是也能極大的緩解目前保鄉軍的野戰火炮嚴重缺乏的情況。 此外隨同這一批五斤野戰炮抵達的還有四門比較特殊的大口徑火炮,也就是九斤野戰炮。 保鄉軍的九斤野戰炮,出於控制重量,保持機動性的考慮,其身管倍徑是不如明軍那邊的同級別紅夷大炮的。 明軍的紅夷火炮的身管倍徑普遍在二十倍以上,甚至二十二倍,二十三倍左右,這種倍徑在這年頭,屬於非常典型的艦載加農炮。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香書》 第264章 大楚造槍炮的不傳之秘:砸錢(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